胃腸間質瘤不能「一切」了之

胃腸道間質瘤(GIST)不同於癌,是一類起源於胃腸道間葉組織的腫瘤,手術完整切除是根治胃腸間質瘤的唯一方法,但仍有40%-80%的GIST患者出現術后腹腔內複發或肝轉移,並非可以「一切」了之。

GIST占消化道間葉腫瘤的大部分。基因突變是胃腸間質瘤GIST形成的關鍵,絕大多數病例有c-Kit或PDGFRA基因的突變,目前常規病理檢查結合免疫組化或基因檢測基本均可確診。

胃腸間質瘤對傳統放化療均不敏感,酪氨酸激酶受體阻滯劑被應用到GIST的治療當中。甲磺酸伊馬替尼作為選擇性KIT蛋白絡氨酸激酶阻滯劑,是目前GIST靶向治療的一線治療用藥。大量臨床試驗均表明大部分GIST患者可在接受甲磺酸伊馬替尼治療中受益,可延長GIST患者總生存期,改善其生活質量。因此術后根據腫瘤危險度分級,給予一定療程的甲磺酸伊馬替尼治療是非常必要的。廣西胃腸間質瘤協作組近年的數據分析發現,廣西胃腸間質瘤患者術后服用靶向治療藥物率很低,很多患者很早就出現複發和轉移,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情況。

Advertisements

胃腸間質瘤作為惡性風險不同分級的疾病,異質性很大,雖然風險評估為極低危、低位患者術后基本均能治癒,但其中中等風險和高風險患者術后,只有輔助靶向藥物治療才能更好的控制複發和轉移。因此,希望診斷胃腸間質瘤患者,能夠得到規範的治療和全程化的管理。 (鍾曉剛)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