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偉大的師者-紀念恩師劉渡舟老師誕辰一百周年(一)

生我者父母,食我者天地。而授我以醫學,培育、提攜我成長為一名真正的醫者,對我恩重如山,猶如父母天地者,是我的師父。

我的師父是劉渡舟先生。1991年,在首屆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中,我被劉老選定為他的學術繼承人。按照我國傳統,我是他的徒弟,他是我的師父。師父,師父,亦師亦父。

不過我還是習慣叫他「老師」。在過去的十五年時間裡,我一直這麼叫,叫起來親切。

老師出生於1917年9月10日。這個日子在1985年被確定為中國的教師節;全國人民都在這一天感念師恩,增強和弘揚中華民族尊師重教的傳統。老師出生在9月10日,是否他生來就將成為一名師者,他不僅將成為濟世活人的良醫,也對教導學生、培養更多的醫者負有天賦的使命?!

一直想寫一篇文章,回憶老師教書育人的情懷和事迹。今年的教師節是老師誕辰百年紀念日,這是一個重要的日子,是一個緬懷老師、感念師恩的良好機會。在這樣一個日子,最應該歌頌的是老師崑崙一樣崇高的師德,大地一樣深厚的師恩!

為了寫這篇文章,我特地到順義杏園金方國醫醫院去找薛鉅夫院長。2016年夏天,在「杏園金方國醫醫院成立30周年慶典暨北京中醫藥薪火傳承『3+3工程』北京名醫傳承教育研討會」上,我得以結識薛院長,一見如故。在隨後的交往中,我得知薛院長也曾跟隨劉老學醫數年,薛院長年長於我,所以我認薛院長是我的師兄。鉅夫師兄是北京名醫薛培基先生之子,祝諶予先生的高足。1985年,鉅夫師兄在祝老、劉老等老一輩中醫大師的鼓勵和支持下,創辦了北京順義國醫醫院,這在當時是我國第一家民營中醫醫院。薛兄廣邀北京名醫前來坐診,一時名醫雲集,盛況空前。

劉老來順義國醫院出診的第一天就對鉅夫師兄說,我到你這裡來出診,要做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當然是看病,為患者服務是第一位的。第二件事情是要帶一些學生,培養一些會看病的中醫醫生。第三件事情是要搞一點臨床研究。

可見劉老始終想著為中醫學科培養後繼人才。當西醫在中國發展起來以後,有一些人被形勢模糊了眼睛,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逐漸看不到中醫學的價值和優勢,不再選擇中醫作為自己的專業。一些即使已經走上中醫道路的人也對中醫缺乏信心,放鬆中醫學習,把時間精力和聰明才智投向西醫知識與技能,於是中醫西化問題也十分嚴重,真正在中醫學上下功夫的人越來越少。中醫後繼乏人成為一個越來越嚴峻的問題。劉老對此憂心忡忡。記得在我做他的學術繼承人期間,有一次他神色凝重地對我說:「延齡,好好學啊。再過幾年就沒有好的中醫師了!」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認識和思想,所以劉老非常重視對青年中醫的培養,耿耿於懷,念念不忘。或許有人到民營醫院出診主要是為個人收入,而劉老到順義國醫醫院出診,他首先想到的是服務民眾,是培養年輕醫生


劉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為中醫未來擔憂的情懷,所以他在教導學生時總是盡心儘力,從不保守,從不保留,對學生有問必答,盡其所知相授。劉老在順義國醫院看病人時,以及在國醫堂等地點看病人時,常常有年輕醫生前來抄方,他從不拒人於門外。對於求學者,他的大門是敞開的。只要不影響診室秩序,他允許學生來學,歡迎學生來學,不怕學生來學,唯恐學生不學。

一次在國醫堂看診時,來了一位脫髮患者,當時圍在診斷桌周圍抄方的不僅有劉老的學生,也有外來抄方人。劉老講,脫髮有好幾種類型;火證脫髮宜用三黃瀉心湯治療。如果判斷火證脫髮?火證脫髮的特徵之一是頭髮油膩,氣味濃烈。鉅夫師兄也提到劉老在順義國醫院向學生們講解過用三黃瀉心湯治療火證脫髮的寶貴經驗。這是劉老的獨到經驗,非常好用,劉老完全不在意把這秘方傳授給大家。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介紹劉老講的他用五苓散治療水濕腰痛的經驗。他說,不少人只要一說到腰痛,就認為是腎虛;只要一說到腎虛,就想到用六味地黃丸補腎。其實六味地黃丸治療腰痛往往無效。腰為腎之腑,腎為水臟,所以腰痛屬於水濕為患者不少,宜用五苓散治療,效果很好。我臨床常從水濕辨治腰痛,每每獲得良好效果,因此很珍惜,寶之。當我與鉅夫師兄聊起此事時,鉅夫師兄說,劉老在國醫院也向他講過五苓散治腰痛的經驗。鉅夫師兄還補充講了劉老用五苓散加羌活治癒一例膝脛腫痛伴高燒的病例。

劉老從不把好的醫學知識和經驗當自己的私有,密不傳人。說到這裡,筆者想起來一段故事:在杏園金方國醫醫院成立三十周年的慶典上,我遇到了肖承宗老師。肖承宗老師是北京十大名醫之一的蕭龍友先生的孫女。當年劉老在北京參加中醫師資格考試時,蕭龍友先生是主考官。劉老曾經去拜訪過肖老先生。肖老先生對還是一名青年中醫的劉老十分溫和,親切地問他平時喜歡讀哪些書啊,對哪些內容最有體會啊。劉老謙虛地回答說平時常讀《傷寒論》和《醫宗金鑒》,對《醫宗金鑒》之訂正仲景全書讀得最多。劉老在杏園金方國醫醫院出診時,肖承宗老師也應邀在那裡出診。有一次二人同乘一部車,肖承宗老師藉機向劉老請教,說劉老您給我推薦幾張治療婦科疾病的經方唄,劉老對她十分溫和,耐心地對她講了許多,並且著重地說,當歸芍藥散是一張非常好的方子!這是一段三代名醫的傳承佳話。

劉老常常提及韓愈《師說》的話: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他說徒弟一定要爭取超過師父才對。如果徒弟總是不如師父,師父總是強於徒弟,那醫學就不會有進步,就將一代不如一代了。無論哪門技術,哪門學問,不能越來越弱。這樣就要求弟子一定要強於師父,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過去很多弟子都會超過師父的;如果中醫一代不如一代,每況愈下,那今天還會有中醫嗎?劉老之所以講這樣的話,他的目的是鼓勵學生努力前行,不得鬆懈,不得懶惰,不得淺嘗則止,不得自滿自足。

說到這裡,我想起來鉅夫師兄給我講的祝諶予先生的故事。有一次,祝先生教給鉅夫師兄一張藥方,鉅夫師兄高興地開玩笑說,老話講教會徒弟,餓死師父,您總是把好的藥方教給我們,您不擔心我們超過您啊。祝先生哈哈大笑,我很高興你們超過我,我不怕你們超過我。不過,老先生故作認真地說,你們不太容易超過我。因為你們在學,我也在學;你們在進步,我也在進步。老先生用這樣的話鼓勵、激勵學生。

在我的記憶里,劉老與祝老對學生的願望和期待完全相同。劉老與祝老一樣,從來沒有停止學習。他不停地讀書,不停地寫作,不停地看診,所以他總在進步。作為他的徒弟,我們怎麼能夠跟得上他的腳步?我們怎麼能夠望其項背?

未完待續......

作者簡介:

傅延齡,男,1959年5月5日出生。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中醫臨床基礎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北京中醫藥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國際交流與合作處處長、北京市高等學校(青年)學科帶頭人,中華中醫藥學會張仲景學說分會委員、博士研究會會員,北京市中醫學會對外交流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委,教育部高等學校高層次評審專家,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香港中文大學訪問考官 (Visiting Examiner) 。(以上簡介來源於百度百科)

本文為作者授權發表,禁止非法轉載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