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愛情,一生一世一雙人

我一輩子走過許多地方的路

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堅貞不渝的愛情只有一種

但是愛的方式卻有很多

尤其在民國時期

各式各樣的愛都曾經出現過

而那些愛情

也成為了歷史上令人驚嘆的傳奇

1

包辦婚姻:胡適和江冬秀

民國史上有「七大奇事」,其中之一就是胡適的愛情與婚姻。

胡適先生終其一生都在為革命和解放而鬥爭與努力,自己卻將家裡那位包辦婚姻得來的小腳太太供在堂上,直至老死,不可謂不傳奇。

早在胡適年滿12歲的時候,家裡就按照「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傳統給他定下了一門親事。

對方叫做江冬秀,比胡適大一歲,因為胡適先生接受西方思想,追求自由戀愛,因此從訂婚到結婚的15年間,胡適與江冬秀從未見過面。

然而,1917年,26歲的胡適還是回國與江冬秀完婚。一開始,他要江冬秀放足,並要她讀書識字並給自己回信,期待

「他年閨房之中,有執經問字之地,有伉儷而兼師友之樂」。

但很快,他發現江冬秀對文學並不感興趣,於是放棄了對江冬秀的文化要求。

江冬秀雖然沒到達「師友之樂」的境地,但是她的思想也比較通透,並非是一個完全的舊式女子。

比如,江冬秀一直不願胡適去當官,後來,胡適說:

「若是不明大體的女人,一定巴望男人做大官。你跟我二十年,從來不作這樣想,所以我們能一同過苦日子。」

最終,一代大師胡適與並無什麼文采還小腳的女人江冬秀安穩的過完了一生,雖然這是一場包辦婚姻,但因為彼此的理解與貼心,兩人的生活反倒越過越和睦。

2

師生戀:魯迅與許廣平

1923年,魯迅先生應邀到北京女子高等師範給學生們講授《中國小說史略》。許廣平等人才得以目睹魯迅的風采,許廣平對魯迅仰慕已久,這次更是一見傾心。

若干年後許廣平回憶這第一節課的感受時這樣寫道:

「許久許久,同學們醒過來了,那是初春的和風,新從冰冷的世間吹拂著人們,陰森森中感到一絲絲暖氣……」

許廣平對魯迅一見傾心,於是在一年後,她主動地給先生寫了信,也收到了魯迅的回信,兩人一開始在信中探討文學,但逐漸信件就演變成為了情書。

在情書里,魯迅先生將許廣平稱為:「小刺蝟」,而將自己成為「你的小白象」。

這麼一來二去之後,兩人情深意濃,隨後,魯迅先生便娶了小自己18歲的許廣平為妻,並共度一生。

3

情書轟炸:沈從文與張兆和

或許大家都讀過沈從文的小說,但是沈從文小說寫得好,話卻說得極差,因此傳說沈從文的課,上座率很低。

那時候,張兆和是沈從文的學生,沈從文對她一見鍾情,可他又訥於言辭,於是就展開了情書攻勢,一天一封,雷打不動。

但是當時,張兆和是著名的合肥四姐妹之一,而沈從文只是從偏遠的湘西小鎮出來的窮苦學生,因此很長一段時間裡,張兆和都不喜歡沈從文。

但是沈從文卻很喜歡張兆和,於是他像魯迅先生那樣玩文字遊戲,一個勁兒地給張兆和寫情書。

最後胡適校長出面,張兆和才勉強答應。1933年,31歲的沈從文娶了小自己8歲的張兆和為妻。

很多人說,張兆和其實沒有愛過沈從文,只是經受不住沈從文的情書轟炸。但無論怎樣,她被沈從文愛了一輩子,這是誰也無法抹去的真相。

正如沈從文在他的文集裡邊說的那樣:

「我一輩子走過許多地方的路,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4

門第之差:林淑華與徐惠民

林淑華作為與張愛玲齊名的海派才女作家,也曾有過一段傳奇的愛情,那時候,出身於貧寒之家的徐惠民得到了一個給封建家庭中的千金小姐林淑華當家庭教師的機會,他沒想到,自己與林淑華竟一見傾心。

當時徐惠民十九歲,林淑華十六歲。

但是,門第之差自然招致兩家父母極力反對。年少氣盛的徐惠民離開了林淑華,發誓要在上海出人頭地后,以大禮娶回林淑華。

八年後,他終於以博士的身份畢業,他們終於如願以償的結婚了。那是在一九四二年,那年徐惠民二十七歲,林淑華二十四歲……

誰都以為兩個人可以天長地久,但是,婚後的第二年,徐惠民就因急性肺病去世,年僅二十九歲。

結果,林淑華八年的等待,最終卻只換來兩年的相守……

後來,林淑華把他們的故事寫成了小說,便是後來驚艷世人的《生死戀》。在書中有這樣兩句詩:

「梅沾春色因飛雪,香帶苦寒更醉人。」

而這兩句詩,也是對他們之間愛情的真實寫照。

5

流傳最廣:林徽因與梁思成

關於林徽因,她的愛情故事幾乎傳遍了大街小巷,最為人知的便是她與徐志摩之間的恩怨糾纏,可以說林徽因的一生中有許多卓越的男人,但是她獨獨選擇了貌似最不起眼的梁思成。

然而事實證明,在林徽因的一生遇到的所有男人中,梁思成是最適合婚姻的。

為什麼說梁思成最適合婚姻呢?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來。

林徽因喜歡建築設計,但她常常畫著畫著就做別的事情去了,這時,梁思成會一聲不吭的為她畫完,溫柔又貼心。

或許就是這細枝末節的事情,令林徽因窺見了梁思成的溫情與襟懷。

因此在抗戰期間,梁思成與林徽因固守在貧窮的李庄,彼此攜手度過艱難時期。

林徽因所追求的是有擔當的男人。而事實上是,梁思成不僅僅有對妻子兒女家庭的擔當,還有對文明與建築的擔當。

最終,志趣相同的他們一生都致力於對古文物的保護之中,成為了一段佳話。

6

一見鍾情:錢鍾書與楊絳

「有的時候,人和人的緣分,一面就足夠了。因為,他就是你前世的愛人。」

文壇伉儷錢鍾書和楊絳的愛情便應了這句話。

1932年早春,在清華大學古月堂門口,兩人初次偶遇便一見鍾情。

第二年,錢鍾書與楊絳便舉辦了訂婚儀式。

書生氣十足的清華才子錢鍾書,對楊絳關懷備至,每天早起給楊絳做早餐。

1942年底,楊絳創作了話劇《稱心如意》並迅速走紅。楊絳的躥紅,使大才子錢鍾書坐不住了。

錢鍾書無法忍受自己的妻子如此優秀,便想寫一本超越楊絳的書籍,獲得了楊絳的全力支持,楊絳因此包攬了所有的家務活。

兩年後,《圍城》成功問世。錢鍾書在《圍城》序中說:

「這本書整整寫了兩年,屢想中止。由於楊絳女士不斷的督促,替我擋了許多事,省出時間來,得以錙銖積累地寫完。照例這本書該獻給她。」

多年前,楊絳讀到英國傳記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

「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

把它念給錢鍾書聽,錢鍾書當即說,「我和他一樣」,楊絳答,「我也一樣。」

7

曇花一現:郁達夫與王映霞

在郁達夫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便是王映霞,兩人之間那段以激情開始卻以悲劇結束的情愛糾葛曾轟動一時。

被認為是「現代文學史中最著名的情事」之一。

初遇王映霞,郁達夫一見鍾情,即便兩人都有婚約,但還是為了愛情義無反顧地在一起了。

但是在1927年6月5日晚兩人爆發了矛盾,那天,郁達夫和王映霞舉行了訂婚儀式。但是郁達夫卻在五天後才將此事告知自己的髮妻孫荃。王映霞雖然不悅郁達夫仍對髮妻有所留戀,但也忍下去了。

可漸漸地,王映霞發現,郁達夫不愛乾淨,甚至十天半月不洗澡,已經超出了自己能忍受的範圍。

於是,他們之間感情的破口終於被一點點撕開。有一陣郁達夫受邀請去福建教書,期間,王映霞與另外一個男人——浙江省的教育廳長許紹棣之間發生了曖昧。

1939年3月間,郁達夫把王映霞「背夫偷情」的種種事態編成《毀家詩紀》赤裸裸地公布出來。

王映霞立即以書信體裁在《大風旬刊》第34期反擊,其中有云:

「為了孩子,才勉強維持這個家的殘局,然而你卻是一個欺善怕惡的人,在忍無可忍的狀況下,只好把你那顆蒙了人皮的獸心揭穿了。」

最終,他們12年的婚姻以離婚收場。

8

跨國婚姻:張充和與傅漢思

張充和是民國時代著名的「張家四姐妹」之一,是張兆和的妹妹。

張充和的人生也像林徽因一般傳奇,她的身邊也有一個金岳霖——苦戀張充和整整六十年光陰的卞之琳,卞之琳還為了張充和寫了一篇小詩——斷章。

雖然卞之琳深深的愛著張充和,但是張最終喜歡上的還是傅漢思,她與傅漢思相識在1947年。

傅漢思出身於德國的猶太人知識分子家庭。中文比較流利,因為喜歡中國文化,所以和沈從文走的比較近,因此才有機會認識張充和。

那時候,張充和在北京大學教授書法和崑曲,當時她借住在姐姐張兆和樸素的家中。那年九月,通過姐夫她與傅漢思相識,次年結婚。

張充和在1949年隨夫君、美國漢學家傅漢思赴美,50多年來在哈佛、耶魯等20多所大學執教。

她曾寫有一首詩,可以概括她的生平與愛情: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過此生。

9

生死相依:冰心和吳文藻

在1923年,上海開往美國的輪船上,冰心代同學找弟弟找錯了,意外的遇上了吳文藻,兩人因為一場偶遇相識,也因為這場偶遇相愛。

只是,踏上美國國土后,由於錄取學校並不相同,兩人便分道揚鑣了。

分開之後,吳文藻很想念冰心,於是每隔幾天便給冰心寄一本文藝雜誌,再過些天,不僅寫了信,還投來了情書。

接到情書的冰心對吳文藻也產生了愛意,兩個遠在重洋之外的人,因為共同的文化和認知而在一起了,於是,當他們回國之後,在燕京大學的未名湖畔臨湖軒舉行了簡單的婚禮。

冰心和吳文藻結婚之後,一直很相愛,但是前幾年,吳文藻辭世了。

臨走前,吳文藻念叨著:

「等我死後,我們的遺骨再一同投海,也是『死同穴』的意思吧。」

10

四等愛情:陳寅恪和唐篔

說起陳寅恪,可能很多人都會想起他的「五等愛情理論」,或許正是因為他在尋找一等愛情,所以快四十歲還沒有對象。

最後,在朋友的介紹下,陳寅恪與唐篔(yún)相約在中央公園裡見面。

兩人對彼此都有好感,於是,1928年,38歲的陳寅恪與30歲的唐篔在上海締結了偕老之約。

1969年10月7日,陳寅恪因多種疾病,離開人世。唐篔平靜地料理完陳寅恪的後事,對人說:「我也該去了。」

45天之後,唐篔便隨著陳寅恪離開了世界。很多人說,唐篔是專門為陳寅恪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所以現在,唐篔也跟隨陳寅恪離開這個世界。

陳寅恪曾對友人吳宓闡述自己的「五等愛情論」:

第一,情之最上者,而甘為之死,如《牡丹亭》之杜麗娘是也;

第二,與其人交識有素,而未嘗共衾枕者次之,如寶、黛是也。

第三,曾一度枕席而永久紀念不忘,如司棋與潘又安;

第四,又次之,則為夫婦終身而無外遇者。

第五,最下者,隨處接合,惟欲是圖,而無所謂情矣。

而陳寅恪與唐篔的愛情便是四等愛情,兩個人雖然沒有「甘為之死」,但是平靜的攜手度過了暮年。

回顧民國這十對戀人,皆可以歸入到陳寅恪的五等愛情論之中,但無論是一見鍾情的錢鍾書與楊絳等的一二等愛情,還是陳寅恪與唐篔等的三四等愛情,哪怕是郁達夫與王映霞的五等愛情,都令人追思。

就如同開頭所寫的那樣,各式各樣的愛都曾在民國時期出現過,而他們十對,是民國愛情的縮影,也是無法再現的傳奇!

- END -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