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太極拳,含胸拔背你做到了嗎?淺談太極拳的含胸拔背!

含胸拔背是練太極重要基本功之一,但很多人望文生意,把含理解為兩肩內合,結果成了弓腰駝背,豈不知這樣一來恰恰丟掉了我們練太極一直追求的陽陽平衡。前胸後背不平衡力就松不下去,加之檀中穴沒有打開,氣前堵在胸口,后堵於背部,嚴重的出現胸悶憋氣的現象,達不到養生的效果,反而對身體有害可能。

人體的胸和背即胸廓的前壁 和後壁,是前後對應的兩個部位。胸廓是由12個胸椎、12對肋骨和肋軟骨,1塊胸骨以用關節和韌帶裝置構成。成人的胸廓近似前後略扁的圓錐形,上窄下寬,其結構有相當的穩定性和牢固性。在胸廓中,2----7肋軟骨與胸骨構成胸肋關節。肋骨的肋結關節面與胸椎橫突凹構成肋橫突關節,其肋頭與相鄰椎體旁上下肋凹構成肋頭關節。胸椎相鄰椎體之間由椎間盤連結。每個胸椎的1對上關節突與上位胸椎的下關節突相關節,還有1 對下關節突與下位胸椎的上關節突相關節。整個胸廓除了12個椎體間的椎間盤連結之外,其關節多達80餘個。眾多關節多屬微動關節,聯合關節;某一環節的運動通常會引起另一關節的運動;各個環節的運動都有著力學上的相互關係,正是」一動無有不動「。

Advertisements

因此,楊澄甫將「含胸」與「拔背」合二為一,提出了「含胸拔背」之說,這完全符合機能解剖學原理。然而,因胸廓結構的牢固和穩定,故含胸並不簡單易行,拔背也非輕而易舉。為了尋覓太極拳的真諦,必須從人體內部去找那些「極精微巧妙」之處。因此,把太極拳身法和人體機能解剖學結合起來研究和習練,就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

含胸拔背的作用主要有:

一是有助於胸氣沉入小腹部(丹田),是進行深呼吸,乃至於進行逆腹式呼吸的重要環節;

二是使脊柱胸椎微微外鼓,是脊柱呈弓形的一部分;

三是有助於放長和舒展胸椎;

四是通過含胸拔背,有助於松腰和命門后撐。

含胸拔背是練太極拳對軀體身型的一種特別要求。含胸的意思指胸廓自然放鬆,兩側肩鎖關節略微向里扣,與沉肩相聯繫。拔背是指在胸廓放鬆的狀態下,背部肌肉群稍為張展,脊柱有上下拔長的自我感覺。其目的是使身型儘可能做到舒展和正直。在含胸拔背意識引導下,胸廓既不會向前挺,使形態變得僵硬,也不會陷縮、駝背,使身型變得有壓抑感c因此對含胸拔背要有正確的理解,切不可做成「陷胸凸背」。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