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的前世今生(1)

讓我們從中國正式統一後來看南寧的歷史。

秦皇北上南下,在北邊修了長城,在南邊則是平了百越,也就是長江以南地區,並在廣西置桂林郡,包括現在的桂林、柳州、梧州、南寧等地。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漢武帝平南越國后,嶺南地區設南海、蒼梧、郁林等九郡,南寧屬郁林郡領方縣轄地。三國時屬吳管轄。

廣西漢地圖

西晉時,晉元帝大興元年(318年),設晉興郡,為南寧成建制的開始。隋朝時,晉興縣改為宣化縣,重歸郁林郡。唐武德四年,在宣化縣置南晉州,貞觀六年(632年),唐太宗改南晉州為邕州,此即為南寧簡稱「邕」的由來。永徽年(650-655年後),邕州隸屬嶺南五府經略使,名嶺南五管,以廣州刺史兼任經略使。咸通三年(862年),分嶺南道為東西兩道,治所分設廣州、邕州,這是南寧作為省級治所的開始。

Advertisements

宋朝時,邕州屬廣南西路,元朝至元六十六年(1279年),改邕州為邕州路。泰定元年,為慶邊疆之綏服,寓南疆安寧之意,改邕州路為南寧路。明朝洪武二年(1376年),改南寧路為南寧府,屬廣西布政司。清宣統三年(1911年),南寧宣布獨立,1912年,廣西省會由桂林遷往南寧。1936年,省會由南寧復遷桂林。1956年,由桂林遷往南寧,1958年,南寧成為自治區首府。

南寧歷來是南疆地區的要衝之地。「外控蠻荒南服,有事此為襟喉重地。唐置邕管於此,為廣南唇齒之勢,宋儂智高倡亂,邕州不守,而西路遂為魚肉。盪滅后,恆以重兵戍守,元亦置重兵鎮於此,以鎮壓安南。明朝用兵田州及經略安南,皆建節於此,蓋地居衝要,勢所必爭也。」(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

Advertisements

自古以來,南寧就是中央統治集團鎮壓南方各少數民族,出兵越南的重鎮。自越南成為法屬殖民地后,南寧的戰略地位愈加重要。「邕寧,清南寧府始。地據鬱江上游,據全省中樞,西控南交,南應粵海,東顧潯梧,北策滇黔,大江如帶,崑崙如礪;昔馬援,狄青南征蠻夷,均駐帶於此,形勢之重,自古已然。自安南歸法,邊防日亟。而邕寧形勢,隨之俞要,故今移省會就治焉。」(屠司聰「中華新形勢圖」)

南寧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較長,空氣濕度較高,水資源豐富。「原隰平曠,兩江環流,暮冬氣候,暖若三春,桃李亂開,蝮蛇不螫,日晴驟熱,則溫霧如盪濺之衣。」「宣化地勢爽塏,瘴癘絕少,春初至小滿,天氣和煦,芒種后漸熱,三伏歊蒸則盛,至霜降氣如肅,冬不甚寒。」南寧是一個沒有四季的城市,漫長的夏季(每年4月至11月)打造了別緻的壯鄉風情和南國之趣。

從政治上看,南寧從來就不是南方地區的核心地帶。南寧作為省級行政區治所的歷史,從唐代算起,也不過1155年的歷史。而自古以來的友好鄰居--無論是廣東省省會廣州,還是湖南省省會長沙,均於秦皇派軍南下統一南方后即成為省級治所所在。相比而言,南寧受重視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央統治集團是否有意願向更南方向(越南、東南亞)施加影響力。南寧既不像廣州擁有良好的對外貿易環境,也沒有長沙佔據洞庭湖平原的優勢,雖然地理位置相較於廣西其他等地較為平坦,但與長沙、廣州相比,發展條件並不樂觀,尤其是在生產力有限的封建時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南寧的固有發展潛力不大,長期以來只是作為中央統治集團鎮壓威懾南疆地區的一個據點。

摘自《南寧市志·軍事志》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