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青花釉里紅瓷器的鑒定特徵

在釉下的紅彩釉,經火一次性高溫燒成。釉里紅彩瓷最早呈現在元代,景德鎮初次燒製成功,但並不完美。因為燒制技能難於把握,元代釉里紅多燒成黑色或黑紫色,成品率適當低,儘管如此,可是開了燒造釉里紅的先河。明代在此基礎上成功地把握了釉里紅的燒造技能,呈現了很多的精品,如洪武釉里紅雙耳瓶。宣德時的釉里紅,瓷器顏色更為艷麗。成化時釉里紅三魚碗、高足碗呈色淡雅鮮亮。萬曆時釉里紅瓷以釉上汞紅代之。萬曆官窯釉里紅三魚碗、高足碗和三果高足碗等,其釉下紋飾卻呈色鮮紅,非常順眼。天啟時也有青花釉里紅,色彩不鮮,非濃即淡,釉面淡薄,畫意粗豪,釉里紅大多用在部分或裝點於圖畫中,崇禎時未見釉里紅商品。

中國瓷器的發展,由宋代的大江南北成百上千窯口百花爭艷的態勢經由元代過度之後,到明代幾乎變成了由景德鎮各瓷窯一統天下的局面。景德鎮瓷器產品佔據了全國的主要市場,因此,真正代表明代瓷業時代特徵的是景德鎮瓷器。景德鎮的瓷器以青花為主,其它各類產品如釉下彩、釉上彩、鬥彩、單色釉等也都十分出色。

整個明代1368——1644年,先後有十七個皇帝在位執政,共經歷276年{南明除外}。其瓷器的製作可分為三個時期:

早期: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其中洪武,永樂和宣德為最高峰。

中期:正統,景泰,天順,成化,弘治,正德;其中成化最著名。

晚期:嘉靖,隆慶,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其中嘉靖,萬曆量最大。

明代景德鎮瓷器品種按其製作工藝可分為:釉下彩,釉上彩,鬥彩,五彩及單色釉,雜色釉。

明代瓷器的主要特徵:

造型——一般都顯豐滿,渾厚,器型線條柔和,圓潤,給人以質樸,莊重之感。

胎體——一般都比清代的厚重,弘治以前注重修胎,接痕不大明顯;正德以後及明末各朝接痕特別明顯,胎體更為厚重粗糙,民窯器物尤甚。多有「火石紅」的現象,俗稱「黃溢」。

釉面——最大特點為釉質肥厚,滋潤。青花瓷器中,大多皆為青白色,俗稱「亮青釉」,貫穿於整個明代的始末。

紋飾——主要有龍,鳳,麒麟,山水,人物,花鳥,走獸等。畫面豪放而瀟洒,筆意酐暢而純熟,構圖疏簡而高古。

器足——大件器物多為砂底,常有塌底,粘砂,跳刀痕。器足形狀有直圈足,平削圈足,壁型圈足,高足等眾多形狀。

款識——明代以前,景德鎮瓷器多不署款。永樂以後,開始在官窯器上書寫本朝年號款,干支款,圖記款等。多以青花書寫,兼有暗刻,凸印等。

明代瓷器各代款識千差萬別,憑款識特點來斷代和辨偽也就相當重要。體會各代款識的不同風格,首先可以從研究筆法入手,然後將真假實物款識,相互比照,結合實物,反覆審度其字體的結構、排列的形式、落款的部位,以及款字色澤的深淺濃淡等。另外,也應當注意總結同一時期及早期和晚期款識不盡相同的變化規律。

明末天啟、崇偵年間,署本朝年號款的官窯器少,但署前朝年號款的卻較多。不過,這些署前朝年號款的瓷器多為民窯粗製濫造,款識字體十分草率,排列雜亂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