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陽氣「收斂」,滋陰潤燥是關鍵

秋季養陰,古代書籍《素問》上記載:人至中年以後,腎中精氣逐漸衰少,容易出現腎陰虧虛,易疲倦、乏力、訥獃等。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必須滋陰潤燥,秋季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是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

這個時候,水分蒸發加速,於是出現皮膚乾澀、鼻燥、唇乾、咽痛等現象。

肺氣和燥氣過度地交換循環造成體內律液大量耗傷,人體應該順應時間規律,收斂陽氣不外散,積累生命能量。

秋季進補,養陰為上

一、滋陰潤肺

秋天空氣乾燥,加之人體在夏季律液耗損,容易出現口舌生瘡、鼻腔和皮膚乾燥、咽喉腫痛、咳嗽、便秘等現象。

可適當選服些滋陰潤肺補品或葯粥。如沙參、百合、銀耳、芝麻加粳米、冰糖適量煮粥即可。

二、預防秋寒

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涼」,且秋天晝夜溫差大,應隨時增減衣服。

Advertisements

某些呼吸道抵抗力較弱而易患支氣管炎的人,特別應進行「秋凍」(不要過早過多地增加衣服),以保證機利順利地與秋涼「接軌」,增強體質,提高人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和抗寒能力。

三、早睡早起

秋日早晨天高氣爽,空氣清新,是秋天一日中空氣最為濕潤的好時候。

早睡早起,以利收斂神氣,使肺不受秋燥的干擾從而保持充沛的活力。

四、均衡運動量

秋季人體生理活動處於「收」的時期。運動量不宜太大,以防出汗過多。

應該選擇進行一些「靜功」鍛煉和進行一些相對緩和的「運功」運動方式,如廣播操、太極拳、瑜伽、韻律操等等。

五、調理脾胃

秋季進補之前要先調理脾胃,給脾胃一個適應期。

可先補食一些富有營養、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調理脾胃功能。否則,營養物質不能被人體所吸收利用,甚至還會引起呼吸疾病。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