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處方「是真理嗎?中醫是這麼回答的

民間有句諺語叫:「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或許很多人都聽過,但是有很多人不是很理解究竟這句話是真理呢?還是謬論呢?下面我們來探討一下吧!

「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單從字面上來看這句話似乎不太合理,有很多人不是很理解夏天本來就很熱,而姜也是熱性的,卻說「夏吃薑」;冬天本該要進補的,而蘿蔔是泄氣的,卻說「冬吃蘿蔔」?

中醫學從古到今淵遠流傳了數千年,同時也留下了許多經典醫學著作,其中最著名的兩部就是《黃帝內經》和《傷寒論》。我們就先到這兩部古老醫書裡面來探尋「冬吃蘿蔔夏吃薑」的養生智慧吧。

《黃帝內經》的相關解釋

首先,在《黃帝內經》中說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恰恰解釋了這個問題:

Advertisements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裡面曾經詳細講解了春夏秋冬四季對應人體內陰陽氣血的變化規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三月是「閉藏」的時節,萬物凋零不再生長了,人體的氣血也都藏到身體內部了。

因此在《黃帝內經》看來,冬天的時候,人體氣機慢慢地開始外擴散,到夏天的時候,所有的陽氣已經擴散到了末梢,就形成我們所說的出汗。而到了夏天陽氣到了末梢,人體內部就形成一個寒的格局,就是我們五臟六腑的虛寒,就形成陰的格局,但是很多人認為夏天炎熱,應該要吃些冷的才能驅散夏天的熱,其實這是個錯誤的觀念。

喜歡喝冷飲實際上是胃裡有胃寒,熱攻這個寒,就形成了燥熱,因此這個時候喝冷飲越喝越渴,所以在夏天我們還是建議多喝溫水少喝冷水會更好,尤其女性在經期之時更應該少喝冷飲。

Advertisements

在古代,夏天不主張吃肉,即使吃也是剁的越碎越好。冬日寒冷,陽氣在胃裡,胃中煩熱,「冬吃蘿蔔」就是用蘿蔔比較清涼透氣的東西,把內熱調衡一下,達到陰陽平衡。夏天吃薑的道理與這恰好相反。

《傷寒論》的解釋

其次,在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的「辨脈法第一」篇中這樣說:「十一月之時,陽氣在里,胃中煩熱」。十一月就是我們常說的「冬至月」,我們都知道冬至這一天是夜最長晝最短的,所以古人說冬至是一年當中陰氣最盛的時候,從這一天就開始進入數九嚴寒。那麼身體外面是陰氣盛,那身體裡面呢?「陽氣在里,胃中煩熱」,這時身體內部反而是陽氣最旺的時候,再加上大家冬天都容易進補,吃了過多溫熱補益的食物,所以導致胃中煩熱。

怎麼辦呢?這時我們某一位老祖宗突然想起了地窖里埋藏的蘿蔔,掏出來一看還水靈靈的,像剛從地里拔出來一樣,咬上一口,又香又辣又脆的幾塊蘿蔔一下肚,胃裡頓時清爽無比。

過不多會兒,噼里啪啦的排出幾個屁來。這時候,我們的老祖宗就意識到了:「哦,原來蘿蔔還有如此的妙用呢!「從此就有了「冬吃蘿蔔」的佳話。甚至於有人把蘿蔔稱為「小人蔘」,更有很多五花八門的說詞,像什麼「蘿蔔上市、郎中下崗」、「蘿蔔進城,醫生關門」、「吃著蘿蔔喝著茶,氣得大夫滿街爬」等等。

因此「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處方「還是有其可取之處啊!

運營人員: 周卉 MZ019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