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為啥叫:仲尼?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是中華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學說的創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哲學思想提倡「仁義」,「禮樂」,「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為體」,儒學思想滲入中國人的生活,文化領域中,同時也影響了世界上其它地區的大部分人近兩千年。

孔子

孔子的父親(叔梁為字,紇為名)是魯國出名的勇士。其先世有宋國公室及殷商王室,15世祖為宋國第二任國君微仲。6代祖孔父嘉是宋國大夫,曾為大司馬,在宮廷內亂中被殺,孔父嘉子木金父避災逃到魯國的陬邑定居。

孔子父親叔梁紇居於魯昌平鄉陬邑,為陬邑大夫。叔梁紇與原配施氏連出9個女兒,他望子心切,於是續娶一妾,得一子名孟皮,卻腳有殘疾。叔梁紇在72歲時三娶18歲的顏征在,生孔丘仲尼。為得子,叔梁紇曾在尼丘山求拜,故取名丘,字仲尼。

Advertisements

孔子早年生活極為辛苦,他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意思是:小的時候很窮,所以很多粗活都能做。孔子3歲時,叔梁紇去世,葬於魯國東部的防山,孔母未將墓的所在告訴孔子。顏氏移居曲阜闕里,將其撫養成人。孔子的母親在他17歲時去世,孔子希望將父母合葬。為了打聽父親葬處,他將母親棺殯停於路口(五父之衢),向路人打聽。后孔母的鄰居曼父之母,告訴孔子叔梁紇的墓處,孔子這才將父母合葬於防。

幼年的孔子常將祭祀用的禮器(俎豆)擺設起來,練習行禮演禮,作為一種遊戲。19歲時孔子為魯國貴族季孫氏做文書、委吏和乘田等小吏,管理倉儲和畜牧。娶宋人亓官氏為妻,第二年亓官氏生子。魯昭公派人送鯉魚表示祝賀,該子便名為孔鯉,字伯魚。孔鯉先孔子而死,有遺腹子孔伋,字子思。

Advertisements

孔子極為聰明好學,二十歲時候,就已經非常淵博,被當時人稱讚為「博學好禮」。同時,鮮為人知的是孔子繼承了父親叔梁紇的英勇,身高九尺三寸(今1.9米以上),臂力過人,遠非後世某些人認為的文弱書生的形象。並且,孔子酒量超凡,據說從來沒有喝醉過。但孔子從不以武勇和酒量等為豪。孔子青年時代曾做過「委吏」(管理倉庫的小官)、「乘田」(管理牧場的小官),事無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由於孔子超凡的能力和學識,很快得到不斷提拔。到孔子五十一歲的時候,被任命為中都宰(相當於現在的市長),政績非常顯著;一年後升任司空(相當於現在的建設部長),后又升任大司寇(相當於今天的公檢法司最高長官);五十六歲時,又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務(由於孔子升遷過快,不符合當時官員晉陞標準,因此為代理宰相)。

在古代對家裡兄弟之間的排序用伯、仲、叔、季而區分為一二三四。《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亦唯伯仲叔季圖之"。意思是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現在我們一般用作排序:伯仲叔季,依次指:一二三四。我們常說的不分伯仲,就是說分不出第一第二。古時經常用作兄弟中的排名順序:老大就是伯,老二就是仲,老三就是叔,老四為季。

孔子在家裡男孩子中排行第二,故而為『』仲『』。凡名字里有「仲」字者,多為行二。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