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學的搏擊效能

作者:一軍

伴隨近代中國所受的挫折,一直迄至今天,中國武學是否中看不中用的問題,始終糾結在中國人的心裡。

主流的看法,乃至實際的結果,都是,中國所謂傳統武術,就是中看不中用,在技擊的意義上,在現代拳擊和自由搏擊面前,或者說,在實際打鬥方面,不堪一擊。

實際上,之所以導致這麼一個局面,是因為人們對於中國武學,存有極大的誤解。

第一個誤解,是在如何理解傳統武術的動作套路上。

傳統武術,主要的練習者,是普通百姓大眾;傳統武術的傳承,也主要是依靠動作套路的傳習。這是一個相互適應的合理局面:成套路的動作,最適合普通領悟力的大眾來練習,以獲得對於身體的適當益處。

也就是說,呈現在大眾眼裡的傳統武術,只是一種適合大眾學習的初級鍛煉體系,不要指望通過這個體系,而獲得多麼意外的效能。

Advertisements

動作套路的真實意義,有兩種:一種是包含了初級技擊技巧的,通過這種套路的練習,能夠讓人掌握初步的技擊技術,直至形成習慣反應。另一種就是單純的規範動態練習,是套路創立者基於對普通人的動態習性的了解,所創編的用於改善人的動態習性的規定動作。這種改善一般包含多方面的意義,除了動態習性,更重要的是,對氣血運行的引導。

所以,幾乎所有動作套路的終極效能,都是初步的,都是預備性質的。

而一般所謂的習武者,終其一生都只是處於這個階段,怎麼可能指望其臻至中國武學的高級效能呢?

這樣一個局勢的後果,一個典型的可笑場景就是,擂台上,一方是自由搏擊者,困惑地看著另一方上台之後,還得走半天八卦,等到一上手,沒幾個來回就被自由搏擊者擊倒在地。

Advertisements

道理很簡單,假設某一拳種,走八卦是其基本動作,那麼該動作也只是用來訓練氣血的,而不是用於真實搏擊的。因為真實搏擊,需要的是你的武學訓練后所收穫的生理效能,諸如反應速度、力量、敏銳性等等,而不是拿練習動作用於實戰。

在這個誤解的傳播與加強上,現代武俠影視作品和武俠小說,起了不小的作用。

第二個誤解,是在中國武學的終極目標以及如何看待技擊效能這個方面。

中國武學的終極目標,是自我的發展。這個自我發展的指標是,自我的精神能夠滲入到自我的生理肉體,對自我的生理體,能夠起到主導的作用。通俗地說,就是首先能夠保障身體的健康,然後更進一步,能夠提高身體的生理機能,使其符合自我的精神需求。

這是一項遠高於在動物世界中保護自己生命的目標,是屬於人的精神範疇的目標,而不是屬於動物世界的戰鬥力的目標。

當然,作為精神範疇的自我的發展,也包含動物性的自我保護效能,並不矛盾:不能保護自己的性命,如何有發展自我精神的機會?

因此,中國武學並非單純地追逐生理效能指標:能跑多快,能跳多高,爆發力多強,等等。而是令這具肉體,真正屬於自我的精神。

那麼,中國武學如何看待技擊效能呢?

當這具肉體,越來越深刻地從屬於自我的精神,高深的生理效能,是自然的產品,而無需為追逐的目標。因為,技擊,只是一項極其簡單的任務:對外部可能的危險具備敏銳的身體反應能力,對需要打擊的目標具備足夠的打擊能力。一切從心,無非自然。

那麼,中國武學的搏擊效能,到底如何?

我把這個問題的答案,開放地保留給每一個人。

因為,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或者他通過自己的觀察,或者他通過自己的感受與練習,或者他通過某種途徑...都會得到自己的答案,不管是什麼答案,我都認為是合理的。

終極而言,我相信,智者,自有選擇。

更多@www.ikosmos.name

運營人員: 周卉 MZ019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