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麗莎:竟是達芬奇的自畫像?

達·芬奇的人物肖像畫《蒙娜·麗莎》問世幾百年來,引起人們越來越濃的興趣。幾百年來人們討論最多的,是畫中人的笑容。這種笑有時看起來溫柔舒暢,有時又顯得嚴肅哀傷,有時甚至還帶有譏嘲與揶揄。真是人性豐富內涵與多方面性格心理特徵的完美結合體。

但自《蒙娜·麗莎》問世以來,疑問也非常多。這幅畫來歷如何呢?一般認為,在公元1503年3月,佛羅倫薩銀行家喬康多請來畫家達·芬奇為其妻子麗莎畫像,1505年完稿,1506年達·芬奇離開佛羅倫薩時從銀行家手中拿回了這幅作品,並一直將其珍藏在身邊,直至去世后,這幅畫被巴黎盧浮宮收藏。但還有另外的說法,認為《蒙娜·麗莎》的模特兒是佛羅倫薩一位官員的第三位妻子。當時她剛剛死了小孩,內心非常痛苦。畫家專門為其請來樂隊彈琴唱歌,還請來滑稽家為她表演,使她能流露出開心一點的表情。

但是有人對《蒙娜·麗莎》模特兒的真實身份提出質疑。例如,美國藝術作家麥可莫倫認為,這幅畫沒有署名,沒有繪製日期,也沒有訂購線索的記載以及畫款支付記錄,因而此畫來歷顯得十分古怪。

另外,據史載,畫中的麗莎應在24歲—27歲之間,而人們仔細觀察這幅畫,發覺女主人公應該在37歲—43歲之間。是因為文藝復興時代的人們比我們現在的人看起來年輕得多嗎?問題很難回答。有些專家推測:蒙娜·麗莎絕不是某個人的寫真,而是若干婦女形象的綜合。有名妓的影子,也有孕婦的影子存在。

1986年,美國《藝術與古董》雜誌披露了一個更讓人震驚的說法:《蒙娜·麗莎》是達·芬奇的自畫像。理由是:人們將達·芬奇的自畫像與蒙娜·麗莎按一定比例合併相疊,以畫中眼睛瞳孔一致為準,結果發現這兩幅畫的眼睛、髮腳線輪廓、雙頰和鼻子均一模一樣。不過這種說法新奇歸新奇,大膽歸大膽,沒有多少人附和它,也許不過是一種巧合罷了。

通觀《蒙娜·麗莎》這幅畫像,吸引人的並不僅僅是畫中人那神秘的微笑,畫中人的右手,被譽為美術史上最美的一隻手。比起現代攝影技術,這隻手更具體積感,更有重量,也更富於生命力。達·芬奇把藝術創作生動性的要求提到更高的水準。

《蒙娜·麗莎》問世以來,命途多舛。1911年8月21日,3名竊賊扮作清潔工的模樣,趁盧浮宮清理內務的日子,將這幅名畫從容攜出盧浮宮,繼而逃之夭夭。《蒙娜·麗莎》被盜成為震驚世界的新聞,此後其真跡何在便成為歷史之謎。就在它被盜不久,至少有6位美國人聲稱買到所渭的「真跡」。孰真孰假,眾說紛紜。目前,全世界的《蒙娜·麗莎》有200幅之多。1955年,在法國巴黎舉行了「國際美術及歷史精品展覽會」,展出了十幾幅極好的《蒙娜·麗莎》摹本。此外,世界各地的一些私人收藏家、博物館和銀行保險庫中也藏有一些精摩本,還有不少不願公開身份的人士不斷聲稱他們所藏才是達·芬奇的真跡。

目前關於《蒙娜·麗莎》有三個版本特別值得一提,一是1954年荷蘭畫商赫金與其子購得的「赫金本蒙娜·麗莎」,二是藏於英國的「普里茲本蒙娜·麗莎」,三是1797年由威爾農帶至美國的「威爾農本蒙娜·麗莎」。其中「威爾農本蒙娜·麗莎」畫中人物年紀較輕,並富於活力,背景精細完美,體現了達·芬奇作畫的風格。尤其是此畫經鑒定為左手所畫,體現了達·芬奇的創作習慣,因此不少人認為此畫的含金量遠遠高過他本。

文章內容為本頭條號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圖片來源於網路

關注本頭條號,更多有趣有料的中外歷史每天第一時間更新。

每天學習一點點,你也可以成為通曉古今的文化人!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