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簡史》:我「算」故我在?

《未來簡史》簡介

2017年1月,由尤瓦爾·赫拉利所著《未來簡史》於中國出版。該書英國版在2016年9月出版後備受關注,讀者熱度不減,被《衛報》《泰晤士報》等多家媒體評為2016年度最佳圖書。

《未來簡史》主要講述的是,進入21世紀后,曾長期威脅人類生存、發展的瘟疫、飢荒和戰爭已經被攻克,智人面臨著新的待辦議題:永生不老、幸福快樂和成為具有「神性」的人類。在解決這些新問題的過程中,科學技術的發展將顛覆我們很多當下認為無需佐證的「常識」,比如人文主義所推崇的自由意志將面臨嚴峻挑戰,機器將會代替人類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更重要的是,當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為代表的科學技術發展的日益成熟,人類將面臨著從進化到智人以來最大的一次改變,絕大部分人將淪為「無價值的群體」,只有少部分人能進化成特質發生改變的「神人」。

Advertisements

未來,人類將面臨著三大問題:生物本身就是演算法,生命是不斷處理數據的過程;意識與智能的分離;擁有大數據積累的外部環境將比我們自己更了解自己。如何看待這三大問題,以及如何採取應對措施,將直接影響著人類未來的發展。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打開任何一個天氣預報App,都有精確的分鐘級預報你當前位置未來數小時內的天氣;去年AlphaGo戰勝李世石引起廣泛討論,而李世石則可能是最後一個贏過機器一局的人類……人工智慧就這樣來到了我們身邊,所有有數據的地方就有它的存在,人類社會同時也正加速數據化與人工智慧化。對於這些變化,人們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渴望、擔憂以及恐懼,以色列作家赫拉利的新書《未來簡史》中就充分的體現出這些複雜的情感。

Advertisements

《未來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

《未來簡史》首先回顧了演化史並重述了作者在《人類簡史》中的主題——人類因為有虛構的能力從而可以低成本的構建大範圍的合作,並由此放大人的能力最終成為地球的主宰。人類虛構出來的意義之網包括神話、宗教、以及近代以來的「人文主義」——為人謀取最大的幸福,同時作者認為「人文主義」和科學技術的密切合作建構起了現代世界。

人文主義的基石是人的自由意志,但其正在被發展中的生命科學、認知科學以及人工智慧所否定,按照當今科技發展趨勢,將來取代人文主義的可能是「科技人文主義」——人類會與機器合流進化為神,也可能是人文主義完全崩塌——被新的宗教「數據主義」取代。

在這兩種可能的世界中,要不然就是1%的權貴和精英通過生物技術等進化為神人,保有一些人類的自由和尊嚴,而剩下99%無用的舊人類;要不然就是自由民主全部消失,萬物在數據主義中互聯,而人類只是數據大潮中平庸的一個浪花。

作者的這些預測都是基於當前生命科學和人工智慧領域一個主流的工作假設——生命和心智都可以看作是一種信息處理過程並可計算的。這種假設一般被稱為計算主義,有強弱不同的版本。把宇宙看作是可計算的思想很早就有,畢達哥拉斯認為世界起源於數,萊布尼茨就「上帝一計算,世界就創造出來了」,伽利略也認為大自然這本書是由數學符號寫就的。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尤其是最近十多年聯結主義(機器學習)在視覺等領域獲得突破性進展並延伸到其它領域且迅速商業化,讓人們又加強了對計算主義的信仰。人工智慧作為一個幾千年來的哲學議題,幾百年來的科學構想以及幾十年來的技術創新,背後反映出人的終極夢想——上天堂!(赫拉利說的人類新世紀三大議題:永生、快樂、成神)

以前人們是藉助於宗教達成對實現夢想的安慰,而如今當我們在計算主義大旗下發現生命密碼,探索意識本質,並有能力構造強大的計算機器,逐步把人類社會數據化以後,我們發現這個夢想竟然有可能實現。現在很多人相信,古代道士煉長生不老丹藥,充其量也就是想飛的人給自己裝一個大點的鳥翅膀,而現在通過計算機器對意識進行多重實現,則是相當於搞清了空氣動力學而開始造飛機了。

但這個時候赫拉利提醒大家:且慢,這個夢想有可能使得人的民主自由不復存在。因為人們不僅要通過生物科技和人工智慧滿足基本需求,更重要的是用來超越,最後可能創造出新的超人類階級,砍斷自由主義的本源,而超人類看待一般人,就會像是19世紀歐洲人看待非洲人的情況。

對於生物技術和人工智慧對人類可能帶來的影響,早就有大量的討論,例如庫茲韋爾在其著名的「奇點臨近」的理論中就詳細描述過人與機器融合及其之後的大爆發。這些話題還是科幻界的寵兒,好萊塢年年推出相關主題電影,早年間日本現象級動漫《超世紀福音戰士》就是描述人機融合甚至是全球一體數據化的(人類補完計劃)。

《未來簡史》中雖然堆積了大量的專業知識且沒有展開討論,但赫拉利把相關領域最新理論成果集中統一描述,並列舉大量歷史事例,給人以極大的震撼並引人深思。《未來簡史》或許不是好的歷史書,或未來學研究,但確實好的寫實主義科幻——給人警醒。

但仔細分析,除了類似於科幻作品的警醒功能之外,我們其實很難對人工智慧和生物科技的未來說些什麼,這是完全不同於以往的。對科技的雙刃劍效應人們有很多探討,當新事物出現后,人們會儘力預測其可能帶來的各方面影響並儘力規避其負面風險。而生物技術和人工智慧,按照計算主義的說法,是對人的硬體的改造,其本身最大的風險就是不可預測。

在電氣化時代的開端,我們還可以像凡爾納那樣打開想象去預測可能的將來,但如今我們站在人工智慧時代的開端去想象未來,就像早期猿人去想象未來人類文明一樣困難。面對這樣一個不可預測的未來,我們應該如何行動?赫拉利盡其可能的給出未來可能的選項(尤其是恐怖的選項)並希望大家一起探討,但這本身可能就是一個悖論——去預測不可預測的未來?

科技的進展總是帶給人新的哲學思考(人工智慧帶給我們很重要的一個就是——我們似乎忘了我們還是自然進化中的一環,這個過程太過緩慢以至於當我們開始人工進化時才發現),反過來,哲思在歷次重大科技變革中也扮演重要角色。有人說哲思是人之所以為人的特徵,人皆有之,而大多數人在孩童時代所持有,並逐漸在世俗化過程中被消磨。

人工智慧議題雖然很可能對預測未來沒有什麼意義,但可以讓很多人重新找回哲思這一特徵。同時人工智慧本身的發展甚至在可能的將來讓每個人都能自由發展哲思力量,當然也可能哲思本身也是可計算,從而被機器超越?或許這才是我們想要的世界,不確定、等待被發現,就算是去發現那個並沒有自由的世界。

作者簡介:

王東,中國工商大學;吳彤,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科學實踐哲學,系統科學哲學,科技與社會方面的研究,主持多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

說明: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圖片來自網路。

運營人員: 唐駿 MX002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