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小伙雙膝灌滿「石頭」膝蓋無法彎曲,上廁所都成問題

家住西山區的劉先生2年前忽然出現雙膝疼痛腫脹,蹲起、上下樓、行走加重,常發作於夜間。兩年間,他曾到多家醫院治療診斷為「雙膝痛風性關節炎,」並予以針灸等理療后稍有好轉。

然而,一個月前,劉先生雙膝關節腫脹、疼痛進一步加重,口服消炎止痛藥仍無好轉。由於再也無法忍受劇痛,他於近日來到了昆明骨科醫院尋求治療。通過光學影像及查體,關節科專家根據以往大量的臨床案例和經驗,表示其雙膝關節內疑似長滿了痛風結石。

劉先生今年30歲,正值壯年。但正是這樣一位身強力壯的小伙,卻被痛風折磨得痛不欲生,死去活來。「醫生這個病太恐怖了,我被折磨得不成樣子了。」劉先生說,「由於早期沒有引起重視,直到後來覺得病情嚴重了才去治療,但效果卻不理想。」

Advertisements

自去年開始,劉先生痛風發作的頻率越來越高。他回憶稱,「膝蓋又疼又腫,平時都不敢穿太硬太緊的褲子,一碰就疼,骨頭裡好像有針戳一樣。最嚴重的時候,疼得在床上打滾。」

上個月,劉先生的雙膝腫脹、疼痛驟然加劇,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劉先生告訴筆者,「現在膝蓋里就像灌滿了石頭,無法彎曲,上廁所都成了問題。」在多方醫治無果后,劉先生經人介紹,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我院。

針對劉先生的膝蓋頑疾,醫生介紹說,「從核磁共振片上看,患者雙膝關節骨端邊緣散在骨質破壞,關節腔及髁間溝內有大量軟組織腫塊;另外,從X光片上也可以明顯地看到,其關節腔內分散著許多大小不一的塊狀物,有的則連成片狀。根據以往的經驗來說,患者為『雙膝痛風性關節炎,』且內部有痛風結石。」

Advertisements

查體方面,醫生則表示,「患者目前除了腫脹疼痛外,還存在雙膝關節僵硬,無法正常彎曲等問題。」他告訴筆者,「正常人的膝關節活動度在0—160°左右,彎曲到143°左右時才能下蹲。但通過測試后,患者左下肢活動度為15—90°,右下肢為30—90°,可想而知,別說是下蹲,即便連走路都成問題。」

提及自己的治療經歷,劉先生回憶道,「方法用過很多,其中針灸后稍有好轉,但後來什麼方法都徹底沒效果了。來這裡之前,昆明一家大醫院的醫生說可以開刀把石頭取出來,但考慮到風險太大,也就沒敢做。」

對於劉先生的治療,醫生坦言,「開刀取石固然操作時間短,相對來說取得也比較乾淨,但術中的創口、對各種組織的損傷,以及術后的恢復、出現的併發症,這對患者和我們來說都是一個需要面對的問題。」

考慮到患者的訴求,同時也出於將治療損傷降至最低,以及減少卧床時間、加快恢復進程的目的,經關節科專家綜合評估分析后,為其量身定製了「雙膝關節鏡探查清理術」的微創取石方案。

對於該術士,王培醫生在術前告訴筆者,「治療僅需通過兩個約5毫米左右的小口即可完成,與傳統小則幾厘米、大則十幾厘米創口的開刀取石相比,關節鏡的優勢是不言而喻的。」

不過他同時表示,「取石並不是根治痛風,而是功能重建,也即最大限度恢復其關節功能。至於痛風,它是一種代謝性疾病,主要是由於體內的尿酸偏高引起的一系列病症。而痛風石只是痛風的特徵性改變,所以後期主要從降尿酸、適度運動、功能鍛煉,以及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等方面入手,控制病情發展。」

昨日上午,通過手術團隊1個多小時的精心治療,劉先生的微創取石手術順利結束,醫生從其雙膝關節內取出了大量痛風結石。

「我們已經竭盡全力清理了關節內部的痛風結石,目前患者的膝關節的活動角度已正常。」術后,王培醫生告訴筆者,「術中通過關節鏡探查后發現,患者雙膝關節內,包括髁間隙、髕上囊、軟骨表面、髕骨、前交叉韌帶等在內的有組織都生長了大量的痛風結石,其關節腔內幾乎被『堵死,』組織也遭到了嚴重的侵蝕。」

然而,筆者在術前了解到,劉先生家族中並沒有痛風遺傳史,且本人也沒有喝酒的習慣,那他是如何患上痛風,且長出結石呢?

對此,醫生解釋說,「遺傳和喝酒只是誘發痛風其中的兩個因素,更多的還與個人體質、飲食習慣、疾病史、用藥史等等有關。」

最後,醫生提醒,生活中,如發現腳趾、手指、腕、肘關節、膝關節等部位出現局部紅腫、熱痛等癥狀,要及時就醫,這些很有可能是痛風的早期表現。如已確診為痛風,就應該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