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不安,後來心安

文/木子

01

李筱懿那本《先謀生,再謀愛》有這麼一篇文章,「玫瑰從來不慌張」給我感觸頗深,也分外感受到時間帶給人的成長竟也這麼神奇。

曾幾多時,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彷徨過、抑鬱過,那段苦不堪言的過去竟也成了現在的寶貴經歷,很難想象假使那時一帆風順的自己現在又會是什麼模樣?與其說更喜歡曾經那個不諳世事的丫頭,倒不如說更青睞現在精神慢慢獨立起來的自己。沒有幸運可言,而我也曾走過不為人知的黑暗才慢慢變成後來自己喜歡的樣子。

近期最喜歡的一檔節目是董卿主持的《朗讀者》,它像似一股文化清流,無論是精神還是靈魂,都給人迴腸盪氣且後知後覺的帳然若失的觸動。也從節目中慢慢了解到我所崇拜的人真實的內心世界,原來,一路走來,誰不是赤著腳踩在荊棘的大路上,咬著牙不露聲色面帶微笑的走向路的另一端。

Advertisements

我最喜歡的是以「選擇」為主的那一期節目,因為裡面提到了我最喜歡的麥家老師和徐靜蕾姐姐。我曾以為麥家老師寫過那麼多大作,想來一定是有充足的時間投入寫作,更有平和的心境才慢慢勾勒縝密至極的情節。世人只看到他成名后的一本本輝煌成就,卻鮮有人知麥家老師兒時的經歷、青年的經歷、甚至是為人子父的經歷。

麥家老師說自己小時候沒有朋友,沒有人和他說話,日記本成了生活的全部,與其說是生活成就了他,倒不如說和自己相處說話的時間給了自己不出聲的成長。我也更難想象到軍旅生活長達多年的他又是怎樣熬過那段常人很難理解的日夜。直到麥家老師提到自己叛逆三年的兒子,他選擇了無聲的陪伴,在兒子出國時偷偷塞進行李箱一封信,才慢慢拉近和兒子之間的距離。

Advertisements

那一刻,我才發現麥家老師雖然看似有嚴厲的外表,但面對自己的兒子竟也這般可愛。大人和孩子的世界總是不同,大人習慣用一大段話傳達對孩子的期待和關愛,而孩子卻總是用簡單再簡單的表情去回應那一通通的長篇大論。

最後麥家老師說了一句話,「忠貞的人永遠都會得到忠貞,勇敢的人最後也是用勇敢的方式來結束。」他用他畢生的經歷告訴我們:孩子們,不要害怕成長,也不要害怕面臨的所有黑暗,要做一個勇敢的人,對自己忠貞的人,最後你還是最好的那個你。

02

徐靜蕾在以「選擇」為主題詞的這期節目中多次落淚,我印象中的徐靜蕾是一個個性張揚又永遠活潑樂觀的人,她提到奶奶時哽咽不止,想必很多人都不會理解,其實我也不太理解。但我想到了許淵沖,當他提到翻譯的初衷時,也是哽咽不止,一個98歲的老爺爺此時因為一些文字突然有雨聲俱下的眼淚,後知後覺的年輕人還沒弄明白這究竟是怎麼了,當懂了的那一刻,卻也感同身受的去理解他、甚至是崇拜他,很多人都說他是真性情。

吳淡如曾經說過,寫小說的人是孤獨的,看小說的人也是孤獨的,她就是在一個人孤獨的旅途中和小說中的人物說著無數的對話,卻也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樣子。因為用筆記錄下的一切,有她的心,還有一顆為生命時刻跳動不止的靈魂。

葛瑞格·莫頓森、大衛·奧利佛·瑞林的《三杯茶》開篇有這麼一句話,是來自波斯俗諺的「天空越暗的時候,你越能看到星辰。」這也是徐靜蕾一次次的選擇挑戰需要的勇氣,當她感同身受的去觸摸那些給她的不平靜,才從星辰的角度創造出具有靈魂的高質量作品。一旦沒了感同身受與靈魂的觸動,她毅然而然的轉向另一個全新的挑戰。這個不乏勇氣與魅力的女子,竟也這般執著與勇敢。

我周邊很多人害怕面對選擇,也害怕面對挑戰。對他們來說,逝去的只是時間,卻從未磨平昔日的幼稚,但他們過得很幸福,可又不幸福。因為太安逸的生活令人惶恐和心安,像似少了一份與精神撞擊的鏗鏘有力的靈魂。

03

和楚姑娘聊了會天,這個曾給我力量並告訴我「難的日子裡,把自己當成工作機械和行屍走肉」的姑娘,她說前天高燒不退的她一個人不知道怎麼走回家的,差點暈死在路上,還好當時有人扶起了她。

曾經的她也是被寵的像個小公主,後來時過境遷,不得不學會一個人成長。她養了狗也養了貓,睡覺要開燈,因為她害怕孤獨害怕一個人更害怕黑夜,想要這些陪伴帶給自己一絲光亮。

當我剛接觸她時,我眼裡的這個姑娘是一個十足的工作狂,每天起早貪黑進出公司,她的工作很出色,她就像一個自帶光環的女子走哪都會發光。很多人都在想,這個女孩子每天活的多開心啊。當我和她越走越近時,融入彼此的生活,原來一切都是假象,但她努力讓自己看起來很健康、很陽光、很開心,在她身上從未有過幸運,只有一個人兵荒馬亂不為人知的成長,倒也多了幾分堅定。

我知道她要走的路還有很遠,她從來都不是一個沒有方向的人,她一個人從出生到現在,默默走了那麼久,她說她的故事可以寫成幾本書,但會儘力走好那些未完待續的幾本書路程。

04

多少人在不安中慢慢找回心安的自己,很多時候反而那些一路走來的酸楚,卻成了此時最回味無窮的味道。

雖說曾經再也不會倒流,但無論以後會遇到多少個類似曾經的曾經,相信此時心智已經強大的人也會坦然面對。

就如海子所說,「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也如莎士比亞說,「適度的悲傷,可以表示感情的深切;過度的傷心,可以證明智慧的欠缺。」

有人選擇的方式不同,麥家老師他選擇了接受、融入與陪伴,如今能說出來與傳達出來的心境,想必遠遠不及他真正承受的萬分之一。

也比如說徐靜蕾,她用她的方式闡釋著一切。

王千源讀的那篇《朗讀者》是我聽到過最有力量的一篇文章,潮羽也曾在元旦那天特別奉獻《老人與海》的片段,給人莫名其妙不可抗拒的思考。

「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你可以消滅他,但就是打不敗他。」

無論曾經走過的一切給你了多少不安的思考與煎熬,但希望走過去的你可以帶著屬於自己的靈魂,安安靜靜、不慌不張、坦然接受生命賜予你的更多未知。

走過不安,戰勝自己,才能還給自己一份心安。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