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梨和「母」梨的營養到底有沒有差別?

經常買水果的讀者朋友,如果挑選梨的時候,可能聽過這樣類似的對話:「挑母的,母的甜。」或者是這樣的對話:「這是公梨,別要,吃起來口感不如母梨。」

那麼,所謂的公梨和母梨是如何區分的呢?有經驗的網友一般是這麼區分的:母梨底部凹坑深,皮細嫩,口感好;公梨底部凸,形狀不規則,質粗味淡。所以,大家會發現,不少人仔細挑梨的時候基本挑得都是「母梨」。那麼,「母梨」真的比「公梨」口感好嗎?真的比「公梨」更有營養嗎?

在弄清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這梨中的公母是如何形成的。

在梨的果實發育過程中,有的梨細胞壁薄,內含大量的水和糖分,萼片(花的最外一環,能保護花蕾的內部)則很早脫落,成熟果實形成圓而凹入的臍部,稱為「脫萼果「,也是所謂的「母梨」。然而,部分梨在生長的時候果皮變厚,內部的輸導組織更發達,大量的細胞壁增厚而形成堅硬的「石細胞「,萼片不僅不脫落,還長得更加肥厚,於是成熟後果實則具有不整齊而凸出的臍部,稱為「宿萼果」,也是所謂的「公梨」。

Advertisements

「公梨」吃起來相對於「母梨」來說硌牙(因為石細胞多),甜味也淡。這似乎是一種比較常規的說法,但是,梨甜不甜和地方有關,而非僅僅局限於外形、比如,有的果園的地結出的梨,無論「公「」母」都甜;有的地結的梨就不算甜。梨的甜度不一樣,主要還是因為它的品種、生長環境等,即便是同一株樹上的果實,因為向陽與背光的部位差別就有口感上的差異。

接下來,我們說說「公梨」和「母梨」的營養問題。有的讀者認為甜的自然營養高一點,因為糖分高一些么,糖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熱能。每克葡萄糖在人體內氧化產生4千卡能量,人體所需要的70%左右的能量由糖提供。此外,糖還是構成組織和保護肝臟功能的重要物質。實際上呢?提到「糖」,人們往往將其與「甜」掛鉤。然而,判斷水果里「糖」有多少,光靠口感是不靠譜的。因為甜度不但與含糖量高低有關,還與糖的種類(例如果糖比蔗糖甜)、酸味有關。所以,單純以口感來評價水果的營養顯然是不夠嚴謹的,而且口感更好的水果有些控制力差的網友吃得容易更多,不利健康。因此,建議大家選擇梨的時候,還是更多的關注其新鮮程度和完整度。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