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湖路惠耳:中國聽損老人為什麼不戴助聽器?沒錢並非主要原因!

對於老年人來說,聽力損失是最普遍的慢性健康問題之一。隨著年齡的增加,包括耳蝸、聽神經在內的聽覺外周和負責加工、理解聲音的腦區——聽覺中樞系統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功能衰退,造成老年人對言語理解的障礙。然而,中國中老年群體對聽力障礙的認知甚少,甚至在大多體檢項目中,都沒有聽力檢查項目。

已有研究認為,老人聽力下降引起的一系列連鎖效應可不僅僅是聽不清那麼簡單。聽力下降是慢性病,很容易被輕視,而這類疾病不重視會引起很多負面效應,如加速老年痴獃,孤獨症等心理障礙。

很多人認為,人老了有聽力損失是自然現象,無需治療或干預,這種說法來自儒家文化圈各民族共有的忌疾諱醫的傳統。但是一旦等到聽力下降嚴重導致生活質量嚴重受損時,往往都已經拖了5年以上。此時言語辨析能力已經變差,而長期聽力損失未乾預病情拖延8年以上,智力也會可能跟著衰退,聽力受損程度越大,智力衰退幅度也越大。還有人寧可相信保健品,甚至花費數萬元購買三無保健品期盼「逆轉」聽力,也不願佩戴助聽器干預聽力。

Advertisements

最近,有研究人員調查了中國老年人助聽器購置的流行度和相關的因素。研究人員從一個基於群體調查的關於耳朵和聽力障礙的研究中獲得了相關數據,這個研究是2014年到2015年在中國的4個省份進行的。調查人員進行了純音聽力測試,並且聽力學家進一步確定了聽力損失。研究人員依據聽力條件和聽力學家的建議,鑒定出了1503名參與者需要佩戴助聽器。

在1503名參與者中,評估的聽力助聽器流行度為6.5%(95% confidence interval=5.3%, 7.8%)。那些具有重度聽力損失的城市居民了解助聽器的功能,並且在過去12個月中接受了聽力測試,這些與助聽器的購置流行度的提高相關。另外,中老年人不購置助聽器最常見的3個原因分別為不理解助聽器功能(25.4%)、認為不需要(22.3%)和沒有購買能力(21.3%)。從此數據上看,沒錢購置並非中老人聽損人群不佩戴助聽器的主要原因,另有高達47.7%的人對聽力健康存在認知不足。

Advertisements

最後,研究人員指出,助聽器的使用是一種廣泛的聽力損失復原和治療手段,但是在中國仍舊是一項巨大的挑戰。除了提供高性價比的助聽器之外,更多的應該注意到在老年人中提高聽力知識和助聽器功能信息的傳播。

老年性聽力損失的特徵

老年性聽力損失(prebycusis)是指伴隨老化過程而出現的聽力損失。美國聽力、生物聲學和生物力學協會將老年性聽力損失定義為受到噪音暴露、服用耳毒性藥物、內科疾病以及醫療措施等不同原因引起的,包括生理退化在內的多種因素導致的聽力損失的總和。

即老年人的聽力損失可能與年齡、代謝問題、血管問題、腎臟疾病、藥物、噪音等有關。

老年性聽力損失致病因素的複雜性,其病理變化可以涉及多種方面,其聽力損失的特點與其他類型的聽力障礙明顯不同,可歸納為如下幾點:

①純音聽力雙耳呈對稱性下降,無氣--骨導差距。

②純音聽力以高頻損失為主,聽力曲線以緩降型與陡降型為多,平坦型次之,其他型少見。病人嘗嘗對如鳥鳴、電話鈴聲、門鈴聲等高頻聲響極不敏感。

③聽力減退進展緩慢,聽閾值隨年齡增長而逐步升高。一般40歲以後高頻閾值開始增高,50歲以後低頻聽力也開始減退。

④言語聽力減退一般比純音聽力明顯。許多老人純音聽力圖僅顯示輕~中度損失,而言語識別率卻明顯下降。表現為「聽覺性失語」現象,即聽得到卻不理解其含義。在嘈雜的環境中這種現象則更明顯。

⑤對聲音的辨向和定位能力差。

⑥小聲聽不到,對過強聲又不耐受。

⑦ABR各波潛伏期隨年齡增加而延長。

⑧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耳鳴。開始為間歇性,僅在夜深人靜時出現,以後逐漸加重,可持續終日耳鳴,多為高頻耳鳴;有些病人訴搏動性耳鳴,可能與合併的高血壓、動脈硬化有關。

聽力是人類與外界溝通的橋樑之一,與視覺,感覺一樣重要,然而卻是最不受重視的一個。聽力損失不僅僅是生理層次的問題,更容易影響社交及人際關係。所以,如果家中老人出現聽力損失,比如常聽不清他人話語,聽不清電話聲音,電視聲越開越大,或耳鳴、失眠越來越頻繁,請儘快驗配助聽器,接受聽力干預,及早治療才能避免聽力持續惡化,從而也能最大程度上避免失智風險。

以上部分文獻出處:

He P, Wen X, Hu X et al. Hearing Aid Acquisition in Chinese Older Adults With Hearing Loss. Am J Public Health. 21 Dec 2017.

淮南龍湖南路惠耳聽力-3616001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