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豆子的「魔術」

家鄉人有種植黃豆子的習慣。這種作物生命力頑強,極易種植。在田埂邊上挖一個坑,撒一粒種,丟一把灰,就有收成。即使在野地里,燒一把野火,墾一片荒地,播下種子,也會有收穫。

黃豆豆莢

待豆莢成熟,將整株植物割來放在院子里的曬簟上曝晒。豆莢晒乾后,裡面的黃豆迫不及待,噼噼叭叭地彈跳出來,像是在放連環搶,又像是在放炮竹。有的黃豆跳到了曬簟外,有的蹦進了草叢裡。看它們活蹦亂跳、古靈精怪的樣子,如果說它們能變魔術,我也不會覺得特別奇怪。

黃豆

這些黃豆子到了故鄉女主人的手上,就會變「魔術」了。女人們一個個身懷絕技,能夠將圓溜溜的黃豆子變成水靈靈的豆腐,但平時都深藏不露,只有在重大節日或是年底時才露一手,她們變出來的豆腐,色澤潔白,質地細嫩,久煮不散,鮮美可口。

她們的絕技不僅征服了男人的胃,更是征服了男人的心。男人在外面可以吃山珍海味,吃大魚大肉,但抹嘴即忘,惟有自家媳婦打的豆腐,那才是最令人回味的。念著自家媳婦的巧手藝、花心的男人將心收了回去,罵人的話一到嘴上卻變成了動人的情話。於是,日子過得恩恩愛愛、和和美美。

石磨

說起來,這個「魔術」的祖師爺還是我的一位本家兄弟。淮南王劉安希望通過煉丹來獲得長生,取山泉水磨製豆汁,用來培育丹苗。他煉丹最終失敗,卻無意中發明了豆腐,可謂歪打正著。

豆腐

怎麼也沒想到的是,這個「魔術」居然把乾隆皇帝也「忽悠」了,他心甘情願地成了豆腐師傅的「粉絲",話說乾隆十年,帝微服私江南,途經新化白溪,飢腸轆轆之時走進了一家村頭小店。店主見來客氣相不凡,心中竊喜:"客官看來是富貴人家,必點大魚大肉,這筆生意可以做多一點。」不料,客人只要求店主上特色菜。皇帝什麼沒吃過,還稀罕大魚大肉?店主上了一盤水豆腐。皇帝嘗了一口,舌頭都差點吞了下去。豆腐他以前吃過,是此地豆腐的味道最正點。他吃了一盤,仍不過癮,連呼三盤。臨走時,他向店家索要筆墨,題寫道:"走遍天下路,白溪好豆腐。"店主將條幅裱成匾額懸挂在廳堂,作為招牌招徠客人。某日,一翰林遊學於此,見匾額目瞪口呆,驚日:"此乃當今天子御筆!"乾隆回朝之後,即宣白溪豆腐進貢。

豆腐

改革開放之後,城裡的客商在白溪挖了好幾個豆腐師傅,想將這個「魔術」變給城裡人見識見識,讓城裡人都來捧場。當然,最主要的是多賺些銀兩。可是白溪師傅到了外地,「魔術表演」連連失敗,城裡人看來沒有這個口福了。黃豆子還是家鄉的黃豆子,師傅也是家鄉的師傅,可打出來的豆腐為何相差甚遠?究其原因,乃外地水質不同於家鄉水質。沒有家鄉的水,再厲害的師傅,也不能將黃豆子變成家鄉的好豆腐,客商再精明,總不至於將家鄉的井也挖走吧。

豆腐

看來,要想嘗地地道道、原汁原味的水豆腐,非得去我家鄉白溪不可。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