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有道,谷;邦無道,谷,恥也

憲問恥。子曰:「邦有道,谷;邦無道,谷,恥也。」

憲,原思名。谷,祿也。

邦有道不能有為,邦無道不能獨善,而但知食祿,皆可恥也。

憲之狷介,其於邦無道谷之可恥,固知之矣;至於邦有道谷之可恥,則未必知也。

故夫子因其問而幷言之,以廣其志,使知所以自勉,而進於有為也。

(有一些政治老油條,比如馮道,不管政局如何變幻,都能利於不敗之地,得享福祿,這樣的人,有些人看做精明,佩服之至;孔子則認為缺乏原則,隨世浮沉,毫無原則,是一種恥辱)

===============================================================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

此亦原憲以其所能而問也。克,好勝。伐,自矜。怨,忿恨。欲,貪慾。

(能夠克服好勝、自誇、憤恨、貪婪等缺點,也是比較高的修養了)

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

有是四者而能制之,使不得行,可謂難矣。

仁則天理渾然,自無四者之累,不行不足以言之也。

(仁的境界比自律自製的境界更高一層,是自然而然,而非刻意為之。但刻意久了,當自律成為習慣,也便自然而然了)

程子曰:「人而無克、伐、怨、欲,惟仁者能之。有之而能制其情使不行,斯亦難能也。謂之仁則未也。此聖人開示之深,惜乎憲之不能再問也。」

或曰:「四者不行,固不得為仁矣。然亦豈非所謂克己之事,求仁之方乎?」曰:「克去己私以復乎禮,則私慾不留,而天理之本然者得矣。若但制而不行,則是未有拔去病根之意,而容其潛藏隱伏於胸中也。

豈克己求仁之謂哉?學者察於二者之間,則其所以求仁之功,益親切而無滲漏矣。」

(程子的意思是,克己不過是壓制性格中的弱點,雖難能可貴,但會有反覆,尤其是危機時刻、誘惑極大時容易失守,利益受損時容易後悔;而仁者則完全消除了這些弱點,因而在任何時候都能泰然自若,百折不回)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