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國本屬中國,后併入中國友邦,現在卻說:只認中國老家

滿清剛入主中原時,國力不甚強盛,而且在漢民族中支持率不高,除了幾個賣國求榮的大漢奸和為之出謀劃策的漢臣,其直轄下的百姓,對其無不恨得咬牙切齒。

不過滿清對外倒是蠻積極的,一個支持率不高的政權,可以通過對外刷存在來找認同感,從而穩固自己的統治。

清朝比明朝還要壕,對來上貢的小國一擲千金,世界各國對中國印象都很好。不過,滿清比漢人政權更鄙視蠻夷,明明自己是「夷」,但就是瞧不起西方國家,認為「不知禮儀教化」。

雍正皇帝曾經說過,那些「臣服之邦」都是奴隸罷了。不過作為「天朝大國」,中國統治者更願意表現出大度,體現出富有,為了「面子」。這一點比西方殖民者好多了,他們為了錢,對殖民地進行完全的剝奪,經濟上竭力壓榨。

Advertisements

中國對外夷之國,瞧不起歸瞧不起,但給錢,而且尊重其獨立和主權。唯一一點是,當外夷之國有了成為中國一個省的要求時,清政府多半是拒絕的。

即使藩屬國獻地求保護,中國政府也從不收下這些地,一方面中國統治者自我感覺太好,另一方面也覺得不划算,還要花錢派兵駐守。

中國的宗藩制度從戰國時期就開始了,從當時的青銅器上可以看出,當時稱「屬邦」,漢朝為了避劉邦的字,改成「屬國」。

中國的宗藩制度很瀟洒,「王者不治夷狄,來者不拒,去者不追」,歸根結底就是兩個字「不治」。

清朝全盛時期二十多個藩屬國僅僅依附著中國,有我們比較熟悉的蘇祿、琉球,也有不熟悉的坎巨提。這是一個很少被提及的國家,然而它的地理位置太重要。

這個國家有位置重要,對世界各國都有比較重要的戰略意義,它曾是中國的藩屬國,然而英國和俄國一直對他很有野心,隨時想吞併它。後來英國武力拿下,發展成自己的殖民地。

Advertisements

那麼為什麼說坎巨提是中國的領地呢?

這要從光緒年間說起,當時光緒帝下令在坎巨提北面築城,難免設立屯防局,遷移很多百姓過去居住。國際有個不成文的慣例,沒有主人的地盤,誰的人去得多,就默認是誰的地盤。當時坎巨提是被中國老百姓佔據著。

然而坎巨提卻是西方國家虎視眈眈的地方,尤其是英國和俄國,對這個地方覬覦已久。

說起坎巨提,它的地理位置特別重要,過科里克山口聯接阿富汗和中國,向南可到達印度門戶,向北是中國的新疆,這樣重要的地方,怎能不令英國垂涎三尺?

清朝末年,由於中國的衰落,藩屬國紛紛被別的國家殖民,他們不得不脫離中國的統治,而進入西方殖民者的腹中。

像琉球這樣的國家,本是對中國一心一意,而且多次求中國收下琉球的領土和百姓,他們願意為中國的臣民,但清政府不為所動,導致琉球使者撞柱身亡。最終琉球還是成了別人的地盤。

那麼對於坎巨提,曾經是中國的地盤,卻因為清政府的「不治」,被英國佔據,跟中國脫離了關係。

然而坎巨提宣稱自己有一顆「中國心」,雖然現在不屬於中國,但一心嚮往中國。

我們知道,英國在印度建立了公司,目的是為了方便大量撈錢,它開採印度最珍貴的天然資源和礦產資源,用印度的勞動力為它幹活,最大程度壓榨印度。

然而印度卻一直在反抗,讓英國又點吃不消,此時英國面臨戰事,對殖民地的統治更加力不從心。二戰英國雖然是戰勝國,但也因為打仗耗費太大,失去了繼續殖民的部分本錢。於是,英國同意印度獨立,但有一個條件,要「分而治之」。

當印度一分為二后,坎巨提就歸巴基斯坦管。巴基斯坦跟中國的關係沒得說,這塊土地歸了巴基斯坦,中國也沒話說。

不過,中國有理由覺得遺憾,畢竟曾經是中國的領土。在清朝時期,很多藩屬國也都可以成為中國的領土,但是由於清政府淡漠的領土觀念以及孱弱的軍事力量,很多原本屬於中國的領地進入鄰國的口袋裡,造成很大的遺憾。

清政府連東北這塊「龍興之地」都險些沒守住,更別說飛來的領土,清政府更不放在眼裡。

如今坎巨提人民說:「看到中國就像看到老家」,言語之間流露出回國的想法。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