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美中國」最美中國亭,亭亭已玉立

流年似水,似水流年。

時間掌握後背向前匆匆,不及回頭觀望。

在快速的現代化進程中,在這躁動的年代,

想要尋得內心的安靜,真是不容易。

加速周轉的生活,想要保持一副好心情,也很難

的確,現在物質生活比以前提高了,可精神生活呢?

如今小橋流水人家的愜意少了

多少樓台煙雨中的情趣也少了

可幾千年來古人留下來的文化,古人的用心不會少

它們在,它們一直都在

眾里尋他千百度,

帶著中國文化的傳承和希望,

與小編一起來一次與中國古亭的邂逅吧

古亭之美

「無亭不成園」,「無亭不成景」

「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釋名》)

古亭,有頂無牆。

在古代的時候是設在路旁的公房,

供旅客休憩的小型建築。

亭最早不是供觀賞用的建築,
而是作為休息、迎送之用,
五里為短亭,十里為長亭。
後來亭作為點綴,與園林結合,
成為園林中畫龍點睛的風景。

Advertisements

亭,或設於高處,或置於湖畔,
四面迎風,玲瓏別緻,
既點綴河山,又提供憩休,
有著一種說不出的風韻。

古亭的造型豐富,玲瓏多姿,

又多建在風景勝地和園林之中,

因而還具有「臨觀之美」。

所謂「無亭不成園」,「無亭不成景」,

用古亭來點綴園林景觀,

每每令人為之驚嘆。

人們運用各種藝術手段,

把主觀的情緒融入到築亭造景之中,

創造出借景生情的藝術情境。

「群山郁蒼,群木薈蔚,

空亭翼然,吐納雲氣」
亭也是園林中最常見的景觀
可以說「無園不亭」、「無亭不園」
無論是建在園林中的亭
還是建於山水之間的亭
其位置的選擇,都由「景」來決定
「因景而成,得景隨形」

因而,

古亭不僅在空間形象上給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在意境創造上更是臻於完美的境地。

中國古亭總是追求達到一種物我交融的境界
從而引發人們對人生的感受和領悟
達到身有所感,心有所悟
中國古亭使人從小空間
進入大空間
突破有限
進入無限
使人產生一種感慨萬千的人生感悟
中國古亭的美
不僅僅是其造型的美

Advertisements




古亭文化

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幽幽古道,寂寂小亭,
神韻靈動,翩翩欲飛。

一提到中國的古亭,
總會不由自主地走進夢境中:
挽青絲,著素衣,攜駿馬,
笛聲響,影斜長,離別時。

古時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

很多文人在羈旅途中或者與他人道別的時候,

都喜歡在古亭抒發情感,

表達自己的離愁別緒。

李白的《菩薩蠻》中寫道:

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古亭從一種實用性的建築被詩人賦予了悲傷色彩,

後來成為了一種表達傷感的象徵性建築。

無論是園林中淡雅脫俗的小亭,
還是在深山中落寞孤寂的古亭,
有亭的地方,就有駐足的身影,
亦有讓人感慨萬千的離愁與滄桑。

亭台樓閣,水榭曲橋,
人在亭里,亭在景中,
在無數個寂寂的日子裡,
多少人靜默地坐守於此?

那些散落在各處的古亭,
也許不在繁華的古城之中,
也許沒有宮殿的恢弘大氣,
只是亭亭玉立在山水之間。

可就是這樣不起眼的古亭,
卻見證了人世間所有的悲歡離合。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牡丹亭》


牡丹亭上,三生路,
一段生死相戀的凄美故事,
一個不願醒來的相遇之夢,
說盡了關於愛情的迴腸盪氣。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李白《菩薩蠻》


一個人久久地站立在石階上,
天邊是急飛歸家的宿鳥,
眼前是迎來送往的驛亭,
揖手別後,不知何時再歸來?




中國十大名亭

醉翁湖心樂陶然,蘭亭滄浪偏愛晚

中國古亭的世界是多麼美妙,

無論你是否接觸過它,

它都是對歷史的回顧,

對古人創造力的欣賞。

中國古亭,

樸實古雅去虛華,寧靜致遠隱沉毅。醉翁亭

天下第一名亭——醉翁亭,坐落在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歐陽修寫的傳世之作《醉翁亭記》寫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獨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緊靠峻峭的山壁,飛檐凌空挑出。

歐公在《醉翁亭記》中開門見山,直抒胸臆:「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把我們一個個弄得神魂顛倒;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高論,更使我們對醉翁亭的仰慕不斷升溫。

人生百年,
把幾多風光琴樽,等閑拋卻;
是翁千古,
問爾許英雄豪傑,那個醒來.
醉翁亭之美,體現在兩點。

一是它的富有裝飾性屋頂的「飛動之美」。《詩經》里有「作廟翼翼」之句,說明中國人很早就已經注意到舒展如翼的屋頂之美。我國古代匠師充分運用木結構的特點,創造了起翹的形式,形成如鳥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頂各部分柔和優美的曲線,使之成為中國古代建築重要的特徵之一,表現了一種「飛動之美」。

二是醉翁亭的色彩美。醉翁亭玉立於琅琊山林之中,灰瓦紅木柱,別有一番風致。

中國古代建築最善於使用色彩。木料易腐朽,所以中國建築就採用在木材上塗漆和桐油的辦法,以保護木質,同時增加美觀,達到實用、堅固與美觀相結合。此外醉翁亭的梁架等處還有繪製的彩畫。醉翁亭下木質的陰影部分,用綠色的冷色,這樣就更強調了陽光的溫暖和陰影的陰涼,形成一種悅目的對比。這種色調在夏天使人產生一種清涼感

「翁去八百載,醉鄉猶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歐陽修對醉翁亭的追懷於感念字字精鍊且耐人回味。如今,醉翁亭依舊在,它也依舊那麼美好。


陶然亭


陶然亭是清代名亭,現為中國的四大歷史名亭之一。

取名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句:「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的「陶然」二字。

最早的陶然亭,其實無亭,而是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在古剎慈悲庵西面修建的三間敞廳,供臨時休息之用。因取白居易詩更待菊黃佳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之意,命名陶然亭。習慣上又依建亭人之姓,叫它江亭。



這裡的,用古代道路設舍,所以停集行人」的原義,「亭」同,是供行人歇息的房舍,並非作為園林景觀的。故有江亭無亭之說。愛晚亭

長沙嶽麓山愛晚亭,馳名遐邇。

此亭原名「紅葉」,又名「愛楓」。今名「愛晚」。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亭位於嶽麓書院后青楓峽的小山上,八柱重檐,頂部覆蓋綠色琉璃瓦,攢尖寶頂,內柱為紅色木柱,外柱為花崗石方柱,天花彩繪藻井,蔚為壯觀。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一七九二年)山長羅典所建。

愛晚亭的美,蕭索的微風,吹動沙沙的樹葉,潺潺的溪水,和著婉轉的鳥聲。這是一曲多麼美的自然音樂啊!

湖心亭

位於杭州西湖,四面臨水,花樹掩映,
因明末張岱《湖心亭看雪》而名滿天下,
「湖心平眺」被列為「錢塘十八景」之一,
在亭內眺望全湖時,山光水色,十分迷人。

在西湖中央,在宋、元時曾有湖心寺,后傾圮。明代有知府孫孟建振鷺亭,后改清喜閣,是湖心亭的前身。在湖心亭極目四眺,湖光皆收眼底,群山如列翠屏,在西湖十八景中稱為「湖心平眺」。清帝乾隆在亭上題過匾額「靜觀萬類」,以及楹聯「波涌湖光遠,山催水色深」。胡來朝作《湖心亭柱銘》:「四季笙歌,尚有窮民悲月夜;六橋花柳,渾無隙地種桑麻」。

張岱《湖心亭小記》: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驚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蘭亭

《蘭亭集序》之蘭亭。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位於浙江紹興西南的蘭渚山下,
相傳越王勾踐曾在此植蘭,故名蘭亭,
后因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而聞名天下。


蘭亭位於浙江省紹興市西南14公里處的蘭渚山下,是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寄居處,這一帶「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是山陰路上的風景佳麗之處。相傳春秋時越王勾踐曾在此植蘭,漢時設驛亭,故名蘭亭。公元353年,即東晉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名流及親朋共42人聚會於蘭亭,行修禊之禮,曲水流觴,飲酒賦詩。後來王羲之彙集各人的詩文編成集子,並寫了一篇序,這就是著名的《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滄浪亭

位於蘇州市三元坊滄浪亭街,

是一處始建於北宋的中國漢族古典園林建築。

北宋慶曆四年蘇舜欽在汴京遭貶謫,

翌年流寓吳中,以四萬錢買入。

在北碕築亭,因感於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

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題名滄浪亭,自號滄浪翁,並作《滄浪亭記》。

滄浪亭上刻有對聯「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此聯為清代學者梁章鉅為蘇州滄浪亭題的集句聯,該對聯上聯出自歐陽修《滄浪亭》詩中「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下聯出於蘇舜欽《過蘇州》詩中「綠楊白鷺俱自得,近水遠山皆有情」句。

《滄浪亭記》:予以罪廢,無所歸。扁舟吳中,始僦舍以處。時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狹,不能出氣,思得高爽虛辟之地,以舒所懷,不可得也。

一日過郡學,東顧草樹郁然,崇阜廣水,不類乎城中。並水得微徑於雜花修竹之間。東趨數百步,有棄地,縱廣合五六十尋,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闊,旁無民居,左右皆林木相虧蔽。訪諸舊老,雲錢氏有國,近戚孫承右之池館也。坳隆勝勢,遺意尚存。予愛而徘徊,遂以錢四萬得之,構亭北碕,號『滄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陽又竹,無窮極。澄川翠干,光影會合於軒戶之間,尤與風月為相宜。予時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則洒然忘其歸。觴而浩歌,踞而仰嘯,野老不至,魚鳥共樂。形骸既適則神不煩,觀聽無邪則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榮辱之場,日與錙銖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動物耳。情橫於內而性伏,必外寓於物而後遣。寓久則溺,以為當然;非勝是而易之,則悲而不開。惟仕宦溺人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於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勝之道。予既廢而獲斯境,安於沖曠,不與眾驅,因之復能乎內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閔萬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為勝焉!沉香亭

是古代長安興慶宮裡的一組園林式建築,

它全部用一種名貴木材沉香木建成的,

相傳,玄宗與玉環在沉香亭畔賞牡丹,

興緻甚酣,便急召李白進宮為貴妃作詩。

李白儘管醉意朦朧,但一揮而就,寫下了: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杆」。

沉香亭:位於唐長安城興慶宮內龍池東北方,是供唐明皇和楊貴妃夏天納涼避暑的地方。傳說中它全部是用一種名貴木材沉香木建成的,故稱"沉香亭"。相傳,唐玄宗與楊貴妃在沉香亭畔賞牡丹,興緻甚酣,便急召詩仙李白進宮為貴妃作詩。李白儘管醉意朦朧,但一揮而就,寫下了千古名篇《清平調詞三首》

一.雲想衣裳花相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二.一枝穠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翠微亭

翠微亭有四座,

一座在宋代江南東路的池州州府秋浦縣南邊的齊山上,

一座翠微亭在杭州西子湖畔飛來峰半山腰,

第三座翠微亭原為靜宜園二十八景之一,位於北京的香山公園內,

第四座位於南通狼山。

如今人們提起翠微亭,多指杭州翠微亭。

翠微亭:位於杭州飛來峰半山腰,岳飛含冤枉死後,韓世忠夫婦為紀念岳飛而建,因為岳飛曾經在遊覽池州翠微亭時寫下詩篇,所以韓世忠便將此亭也命名為翠微亭。如今人們提起翠微亭,多指杭州翠微亭。

《池州翠微亭》 岳飛 經年塵土滿征衣,特特尋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

歷下亭

濟南名亭之一,因其南臨歷山(千佛山),故名歷下亭,亦稱古歷亭。

歷下亭:位於濟南大明湖,因其南臨歷山(千佛山),故名歷下亭,亦稱古歷亭。歷下亭位於湖中島的中央,八柱矗立,紅柱青瓦,斗拱承托,八角重檐,檐角飛翹,攢尖寶頂,亭脊飾有吻獸,蔚為大觀。亭身空透,亭下四周有木製坐欄,亭內有石雕蓮花桌凳,以供遊人休憩,二層檐下懸挂清乾隆皇帝所書匾額「歷下亭」紅底金字。天寶四年(公元745年),詩人杜甫到臨邑看望其弟杜穎,路經濟南,適逢北海太守李邕至濟,在此亭宴請杜甫及濟南名士,杜甫當即賦《陪李北海宴歷下亭》詩一首:「東藩駐皂蓋,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雲山已發興,玉佩仍當歌。修竹不受署,交流空涌波。蘊真愜所遇,落日將如何。貴賤俱物役,從公難重過。」

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蒲松齡應山東按察使喻成龍之請,到濟南作客,這時李興祖、喻成龍主持重建歷下亭的工程剛剛竣工。蒲松齡對歷下亭的重建深感興奮,作《重建古歷亭》一首:「大明湖上一徘徊,兩岸垂楊蔭綠苔。大雅不隨芳草沒,新亭仍傍碧流開。雨余水漲雙堤遠,風起荷香四面來。遙羨當年賢太守,少陵嘉宴得追陪。 」蒲松齡以古喻今,遙憶盛唐時李邕、杜甫的歷下亭盛會,寄託了自己的感慨。第二年,喻成龍離開山東,蒲松齡又作《古歷亭》:「歷亭湖水繞高城,勝地新開爽氣生。曉岸煙消孤殿出,夕陽霞照遠波明。誰知白雪清風渺,猶待青蓮舊譜興。萬事盛衰俱前數,百年佳跡兩遷更。」

真趣亭

蘇州獅子林內有座真趣亭。

「真趣」二字據說是乾隆皇帝御筆題寫的。

真趣亭:位於蘇州獅子林內,亭內屋架樑柱刻有鳳穿牡丹圖案,三面吳王靠上刻有獅頭、萬字花卉,有的地方紅漆還加以貼金。 乾隆廿七年(1762 )乾隆下江南,來到蘇州獅子林遊玩,一時雅興大發,喚隨從備硯,揮筆寫下「真有趣」三字。這時給乾隆當導遊的狀元黃喜在一旁見了覺得不免俗氣,便說「萬歲御筆千金,微臣一貧如洗,叩請皇上把中間的有字賞給奴才吧!」乾隆明 白了他的用心,也覺得這樣太俗,傳出去有損名聲,便順水推舟的把有字賞給了他,成了「真趣」二字。乾隆走後,地方官在此築造亭閣,將「真趣」二字作為亭名。煙水亭

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刺史時在甘棠湖中建亭,
又以《琵琶行》中「別時茫茫江浸月」之句,
曾呼為「浸月亭」,后改名「煙水亭」,
北宋周敦頤取「山頭水色薄籠煙」之意。




結語

古亭留情

寂寥中的古亭,默然無語,
變成了此後記憶里永恆的風景。
儘管山路迢迢,雲水茫茫,
卻在夢裡尋它千百度。

中國古亭是中國古典建築藝術中的魁寶
不管是文人墨客還是才子佳人
亭總是令他們流連往返
有一處亭,便有一處風流
有一座亭,便有一番情

古亭邊那折了又折的楊柳,
古亭處那傳得很遠的笛聲,
古亭上被歲月風乾的清淚,
古亭前端起略帶苦澀的酒……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