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奇葩事真多,一天只吃兩頓飯,還不能餓了隨便吃

在中國古代社會中,人們一天只吃兩頓飯,沒有早中晚三餐,只有朝食和哺食,也就是一早一晚的意思。這一點在很多電視劇中均有涉及,在老版《封神榜》中,周武王姬發還專門提到了這一點。其實這樣的習慣非常久遠,而且在很多古籍上都有記載。古人的作息時間與我們現在的情況有很大的不同,由於古代的夜生活幾乎沒有,基本上天黑就睡覺。起床時間自然也早,基本上在六點之前就已經起床了,皇帝上朝就是這個時間,大臣們五點就要從被窩裡爬起來。早飯的時間大概是上午9點多的樣子,太陽到達天空東南角的位置時開始吃飯,也就是9點多,晚飯的時間大約在下午4至5點之間。當時沒有什麼夜生活,朝廷推行宵禁政策,隨便在大街上晃悠被抓住可不得了。

細究的話,從商朝開始,人們的日常活動規律已被分成8個時段,人們吃飯的時段分別叫「大食」為上午7時至9時,「小食」是15時至17時。到了漢朝時,統治者為了顯示自己的身份,一天多吃了幾頓飯還大做文章。而當時,天子一般是一天四頓飯,而王公大臣們一天三頓飯。西漢時,給叛變被流放的淮南王的聖旨上,就專門點出,「減一日三餐為兩餐」。

Advertisements

在古代是沒有午睡的習慣的。孔子的學生宰予大白天睡覺,氣得孔老夫子大罵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由此可見,在古人看來,白天就是好好乾活的。天一黑就要開始休息,這是當時的規則。這種情況在宋朝發生了徹底變化,宋朝的經濟十分繁榮,百姓們的夜生活逐步豐富起來。宋朝取消了宵禁政策,百姓們可以出來逛夜市。大街上賣小吃的很多,就是從宋朝開始,百姓們出現了吃夜宵的習慣。宋朝南遷以後,南方人繼續保留吃夜宵的傳統,北方人則基本上沒有這個習慣。在這一時期,雖然人們的正餐還是兩頓,但是大部分人都會在晚上吃夜宵。宋朝皇帝在晚上喜歡喝羊肉湯,這個習慣還普及到了民間。

其實不只是古中國,古印度、古希臘和古埃及的人也習慣早晚各一餐。古人只吃兩頓飯,那是生存環境所致,沒有多餘的食物,一天吃兩頓餓不死就行了。只有那些富貴的家族,才有能力一天吃三頓,那可是很奢侈的。到了今天,什麼下午茶啊,夜宵啊,一天吃多少頓都無所謂了,想吃就吃,那是因為經濟發達了,可以供你多吃幾頓飯了!當然也有不少「周末一餐派」,一朝回到山頂洞人。。。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