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方名家經驗之半夏厚朴湯解析及醫案

歡迎關注,閱讀,收藏並轉發!

中醫、中藥、方劑、腧穴、古籍搜索瀏覽利器,中醫人的掌上知識庫!

半夏厚朴湯備忘錄

  • 咽中如有炙肉附著的感覺,吞之不下,吐之不出,這種癥狀是應用半夏厚朴湯的指征。這種感覺也被稱為歇斯底里球。

  • 半夏厚朴湯用於主訴眩暈、陣發性心悸、咽喉堵塞感、憂心忡忡、不安感等的神經官能症患者。也用於胃下垂、胃炎等有胸部痞塞癥狀者。另外還可用於感冒后聲音嘶啞者。小柴胡湯合半夏厚朴湯、大柴胡湯合半夏厚朴湯常用於支氣管哮喘。和田東郭(1744-1803,日本江戶時期醫家)雲,氣鬱而致月經不調者該方可治。

  • 半夏厚朴湯也被稱為理氣劑,因為它具有散氣鬱,調暢氣機的功效。

  • 對於非常衰弱的患者和腹部軟弱無力、脈也無力的患者,使用半夏厚朴湯反而加重疲乏無力,必須注意。

    Advertisements

  • 並非對於神經官能症不加分辨均用半夏厚朴湯,山田照胤報告過數例附子理中湯治癒神經官能症的驗案。


方劑名稱】半夏厚朴湯

中醫 經典書籍

方劑別名】厚朴湯、大七氣湯、四七湯、厚朴半夏湯、七氣湯、四七飲

方源】《金匱要略》卷下。

組成】 半夏一升(12g) 厚朴三兩(9g) 茯苓四兩(12g) 生薑五兩(15g) 蘇葉二兩(6g)

【方歌 】半夏厚朴痰氣疏,茯苓生薑共紫蘇,加棗同煎名四七,痰凝氣滯皆能除。

主治】 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喜、怒、悲、思,憂、恐、驚之氣結成痰涎,狀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間,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氣所為也;或中脘痞滿,氣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氣喘急,或因痰飲中結,嘔逆噁心。舌苔白潤或白膩,脈弦緩或弦滑。

Advertisements

功效】行氣散結,降逆化痰。

用法】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溫四服,日三夜一服。

附註】厚朴湯(《聖濟總錄》卷一二四)、大七氣湯(《三因》卷八)、四七湯、厚朴半夏湯(《易簡方》)、七氣湯(《直指》卷五)、四七飲(《杏苑》卷四)。  


各家論述

中醫 經典古籍

1.《金鑒》:此病得於七情鬱氣,凝涎而生,故用半夏、厚朴、生薑辛以散結,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以利飲行涎,紫蘇芳香,以宣通鬱氣,俾氣舒涎去,病自愈矣。

2.《金匱方歌括》:方中半夏降逆氣,厚朴解結氣,茯苓消痰;尤妙以生薑通神明,助正祛邪;以紫蘇之辛香,散其鬱氣。郁散氣行,而凝結焉有不化哉。

3. 該方證多因痰氣鬱結於咽喉所致。情志不遂,肝氣鬱結,肺胃失於宣降,津液不布,聚而為痰,痰氣相搏,結於咽喉,故見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肺胃失於宣降,還可致胸中氣機不暢,而見胸脅滿悶、或咳嗽喘急、或噁心嘔吐等。氣不行則郁不解,痰不化則結難散,故宜行氣散結、化痰降逆之法。方中半夏辛溫人肺胃,化痰散結,降逆和胃,為君葯。厚朴苦辛性溫,下氣除滿,助半夏散結降逆,為臣葯。茯苓甘淡滲濕健脾,以助半夏化痰;生薑辛溫散結,和胃止嘔,且制半夏之毒;蘇葉芳香行氣,理肺舒肝,助厚朴行氣寬胸、宣通鬱結之氣,共為佐葯。全方辛苦合用,辛以行氣散結,苦以燥濕降逆,使鬱氣得疏,痰涎得化,則痰氣鬱結之梅核氣自除。  


臨床治驗醫案

眩暈 為臨床常見病 中醫 治療療效好

1.梅核氣:張某,女,52歲、半年來咽部似有所塞,猶如梅核,如絮如膜。咽不下,咯不出,腹部作脹,有氣攻沖,大便秘結,得矢氣則舒,苔薄膩,脈沉弦。氣機失暢,痰凝氣滯,化痰導滯為主,半夏厚朴湯加枳實9g、姜竹茹9g、萊菔子9g、全瓜蔞12g、生甘草1.5g,2劑后咽部阻塞感消失,精神好轉。

2.胃脘痛:謝某,男,21歲,脘痛牽引兩脅,胸悶噯氣頻頻,納谷乏味,口滲清涎,脈象弦滑,舌苔薄膩。病起肝鬱氣滯,痰濕內阻,胃失和降,擬半夏厚朴湯損益,姜半夏1錢半、制厚朴6分、雲茯苓4錢、蘇葉1錢半、大麥芽4錢、炒枳殼1錢半、新會皮1錢半、粉甘草8分。服上方2劑后,脘痛大減,惟負重力屏氣后又致胸悶且痛,原方加竹茹3錢,紅棗4枚,2劑后愈。

3.眩暈:徐某,男,46歲,頭暈,目眩,耳鳴,作泛嘔吐2天,視物旋轉,頭不能轉側,動則眩暈更甚,不思食,食入作泛嘔吐。西醫診斷為美尼爾氏綜合症。中醫會診,除上述癥狀外,觀形體稍胖,閉目怕睜,時有干惡,苔白膩,舌質稍胖淡,脈弦滑。擬下氣消痰,降逆和胃,佐平肝熄風。取半夏厚朴湯加減:制半夏10g、川厚朴10g、雲茯苓10g,老蘇梗10g、珍珠母(先煎)30g、雙鉤藤(后入)15g、代赭石(先煎)15g、廣皮5g、炒蒼朮10g、建澤瀉10g,5劑。服3劑后,自覺眩暈好轉,能進些飲食,5劑畢,行動自如。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