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熱感冒和風寒感冒有什麼不同?怎麼用艾灸治療感冒呢?

前言部分:下文將全部以中醫角度來講解,如果您對中醫持有懷疑態度,下文可不用看了。

我們希望和尊重中華傳統文化,懂得傳承的人交流!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勢在必行,一個民族的衰敗就是從文化開始,希望可以盡我們綿薄之力來宣傳和弘揚中華文化。

關於感冒這種說法由來已久,中醫和西醫對感冒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受現代教育的影響,很多人因為感冒只有病毒性感冒、細菌性感冒兩種。

其實按照中醫的理解,感冒分為風熱感冒和風寒感冒。

風寒感冒是風寒之邪外襲、肺氣失宣所致。癥狀可見: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苔薄白。治法應以辛溫解表為主。

風熱感冒是風熱之邪犯表、肺氣失和所致。癥狀表現為發熱重、微惡風、頭脹痛、有汗、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痰粘或黃、鼻塞黃涕、口渴喜飲、舌尖邊紅、苔薄白微黃。治法應以辛涼解表為主。

簡單的理解就是:

風熱感冒:會有痰,治療以清熱解毒為主

風寒感冒:會流鼻涕,治療以發散寒邪為主

那麼感冒了應該如何用艾灸來進行治療和調理呢?

一、感冒分型艾灸,簡單版

首先要知道的是,一般情況下,感冒可艾灸常用穴位:大椎 風門 合谷 列缺,但若是情況嚴重的話,就需辨證艾灸,甚至儘快就醫。

1、風熱感冒:

①主穴:大椎、曲池、外關、合谷;

②配穴:頭痛配太陽;咽喉疼痛配少商放血;全身困痛配身柱。

2、風寒感冒:

①主穴:大椎、風門、列缺;

②配穴:頭痛配風池、太陽;咳嗽配尺澤;鼻塞配迎香;氣虛感冒配足三里。

艾灸方法:懸灸或艾灸盒灸,每次選用3~5個穴位,每次灸治20~30分鐘,每日灸1次,直至痊癒為止。

解釋:什麼是主穴?什麼是配穴?

答:主穴:就是主要的穴位,針對的是病症本身,穴位全部要灸;配穴是可以選擇性灸的,不用全部灸。比如:風熱感冒還頭疼,此時就艾灸大椎穴、曲池穴、外關穴、合谷穴、太陽穴。

二、感冒辨證艾灸,細緻版

1、風寒感胃:

症見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或渴喜熱飲。

艾灸穴位:風池、風門、列缺、肺俞、合谷、大椎。

2、風寒感冒頭痛較重:

症見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或渴喜熱飲。

艾灸穴位:風門、列缺,肺俞、合谷、大椎、風府、太陽、印堂。

3、風寒感冒兼咳嗽:

症見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渴或渴喜熱飲。

艾灸穴位:風府、風池、列缺、外關、尺澤、天突。

4、風寒感冒身痛較重:

症見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內疲,口不渴或渴喜熱飲。

艾灸穴位:風府、風門、列缺、肺俞、大椎、身柱。

5、風熱感冒:

症見發熱,微惡風寒,有汗或少汗,鼻塞,流黃獨涕,咳嗽,咽紅干痛,口乾渴,咯痰黃稠,舌尖紅。

艾灸穴位:大椎、曲池、外關、尺澤、風池、合谷。

6、風熱感冒咽痛較重者:

發熱,微惡風寒,有汗或少汗,鼻塞,流黃濁涕,咳嗽,咽紅干痛,口乾渴,略痰黃稠,舌尖紅。

艾灸穴位:大椎、曲池、外關、尺澤、風池、合谷、少商、商陽。

7、氣虛感冒:

症見惡寒,發熱,無汗或少汗,頭痛,肢體倦怠乏力,咳痰無力,平素神疲乏力,氣短懶言,反覆易感。

艾灸穴位:大椎、肺俞、風門、氣海、足三里。

8、陽虛感冒:

症見惡寒重,發熱輕,四肢欠溫,語音低微,舌淡胖有齒痕。

艾灸穴位:大椎、足三里。

9、流行性感冒:

症見突然起病,畏寒高熱,體溫可達39-40攝氏度,多伴頭痛、全身肌肉關節酸痛、極度乏力、食慾減退等全身癥狀,常有咽喉痛、乾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適等

艾灸穴位:大椎、委中、肺俞、風府。

10、胃腸型感胃:

症見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身痛,鼻塞流清涕,腔腹脹滿,不思飲食,大便稀溏,口不渴或渴喜熱飲。

艾灸穴位:風池、大椎、太陽、列缺、合谷、關元、中脘、足三里。

艾灸方法:

每穴15-30分鐘,軀幹每穴30-40分鐘,每日灸1次,直至痊癒為止。

因為涉及的穴位比較多,為了考慮大家閱讀文章的連貫性,所以穴點陣圖沒有在文章中添加。

如果您想了解穴位的話,您可以關注頭條號,或者通過頭條私信我們索要穴點陣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