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廣填四川是什麼意思?對四川又有哪些影響?

「湖廣填四川」的意思是描繪歷史上,發生在四川省、重慶市和四川盆地中各縣市的大移民情況的。歷史上四川省境內一共發生了7次較大規模的移民活動。「湖廣填四川」一共發生了2次。

一、七次大移民:

第一次大移民:公元前316年—公元前221年,秦國張儀、司馬錯等率軍攻滅巴(今四川東部)、蜀(今四川西部),秦朝向蜀地移民萬戶。

第二次大移民:公元前238年秦王政剷除了丞相呂不韋和長信侯嫪毐集團,開始親政。又將其餘黨4000餘家遷入巴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滅六國后,又把原六國內很多豪強大戶強行安置在巴蜀地區。

第三次大移民:公元221年—公元347年之間,發生在東漢末到東晉初年。先是蜀漢開國者劉備帶領數萬人進入成都,並定居巴蜀地區。隨後西晉後期甘肅和陝西大旱,數萬流民集體進入巴蜀地區。接著就是氐人李特家族帶領大量流民入蜀,並在成都建立了成漢政權。公元347年東晉恆溫攻陷成都。受時局影響及北方的少數民族紛紛遷入巴蜀。原巴蜀居民又淪為新流民,向巴蜀東南面大遷徙。

Advertisements

第四次大移民:1127年,在北宋與南宋之交。北宋滅亡,金兵大舉南下,造成河南、陝西、甘肅等地的難民大量湧入巴蜀大地。

第五次大移民:發生在元末明初。長期戰亂后的四川,呈現一派地廣人稀的蕭條態勢。先是明玉珍在重慶建制稱帝,接著朱元璋統一四川。在此前後有大量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陝西人遷入四川,這就是第一次「湖廣填四川」。

第六次大移民:發生在清朝前期。明末清初,四川是戰亂和天災的重災區,境內十室九空。清王朝統一全國后,大約用了39年時間,向四川移民115萬人以上,是原存人口基數的兩倍以上,史稱第二次「湖廣填四川」。

第七次大移民:1937年—1941年,在抗日戰爭期間。華東、東北、華北等地大約有1000萬到2000萬人轉移到大西南,其中半數以上都落戶在四川盆地各縣市和重慶市。抗戰勝利后,部分人回遷原籍,部分人在川渝及盆中各市縣定居下來。

Advertisements

二、對四川的影響:

說「湖廣填四川」對四川產生的影響這個問題的本質,還是移民運動對所在地區造成的結果,這個問題。歷史上這7次大規模的移民運動,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它們對四川造成哪些影響。

1.促進農業發展與勞動力的增長:

勞動力的增多是移民帶來的最直觀的影響,也是當政者以政策性施行的首要原因,農耕文明最需要的就是充足的勞動力。充足的勞動力,意味著該地區生產力的提高,移民主要是墾荒屯田,這對於促進農業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2.促進民族融合: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口的增加自然帶來種族的多樣性這個問題。原住民與移民之間在日常生活上方方面面的接觸,為民族融合提供了客觀條件。民族融合不是一帆風順的,固然帶來一些社會問題,但是總體上廣泛的民族融合是有利於地區經濟、文化發展的。

3.文化的多元性:

文化是一個大概念裡面包括,能夠被傳承的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飲食習慣、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歷史上七次大規模四川移民,每一次都為四川地區帶來了一種新生文化,正是這種不斷注入的新文化,與當地原有的文化相融合,逐漸才形成了現在的巴蜀文化。

4.語言方面的影響;

語言是文化中的一部分,為什麼要單獨列出來呢?因為語言超高的使用率,還有超高的認同感。先後兩次「湖廣填四川」直接造成了西南官話的形成。

按照現代7大方言體系的劃分(關於方言體系的劃分,還有8大方言,9大方言不同的劃分,本文採用7大方言劃分為準)

四川話屬於官話方言中的西南官話,西南官話分為川黔,湖廣,川西,雲南,桂柳6片。這6片方言區又細分為22小片方言區。這22個小片方言區的存在便是「湖廣填四川」的活歷史。

5.耕地面積下降及水土流失:

說完移民帶來的好處了,咱們就要說說它帶來的壞處。人口的增多,必然帶來資源的緊張,首當其衝的就是人均耕地面積的下降,人均耕地面積的下降,必然倒逼勞動力開荒拓土,梯田盛行,而開荒拓土、梯田都直接破壞了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加上四川省境內土壤成分、降水因素、多山的地形這些地理因素,加劇了水土流失。

6.社會矛盾加大:

人口的增多,種族、文化多樣性的存在,在資源供給量不變的情況下,必然資源緊張,社會矛盾增多。當政者施政難度加大,社會管理難度加大,加上四川多山的地理特徵,極易造成割據勢力、地方武裝勢力的形成。在民族、文化融合這兩個詞語下,掩蓋住很多血雨腥風。

本文為豆漿的奶爸守則首發在悟空問答上的原創回答,如需轉載請註明!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