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穴位大全——曲池穴:肩肘疼、降壓、便秘、急性胃腸炎等

曲池穴位位置圖

圖解曲池穴位的位置

曲池穴的位置:屈肘成直角,在肘橫紋外側端(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即:在手肘關節彎曲凹陷處)。完全屈肘時,當肘橫紋外側端處。注意:取該穴道時,患者應採用正坐,側腕的取穴姿勢。

穴位解剖:橈側腕長伸肌起始部,肱橈肌的撓側;有橈返動脈的分支;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內側深層為橈神經。

穴名解說

曲池穴,①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別名陽澤、鬼臣、鬼腿。屬手陽明大腸經,合穴,五行屬土。②推拿穴位名。出《針灸大成》卷十。又名洪池、拱池。即肘窩部。《雜病源流犀燭.痧脹源流》:「臂彎名曲池。」

(1)曲池穴。曲,隱秘也,不太察覺之意。池,水的圍合之處、匯合之所。曲池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為地部之上的濕濁之氣。本穴物質為手三里穴降地之雨氣化而來,位處地之上部,性濕濁滯重,有如霧露,為隱秘之水,故名曲池。

(2)鬼臣。鬼臣,風止也。鬼臣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無風的橫向運動。大腸經屬金,金氣為神為君,其所克的風為鬼為臣,且本穴物質由手三里穴傳來,在本穴聚集而無風木的橫向運動,風為死鬼,故名鬼臣。

(3)洪池。洪,盛大也。池,水的圍合之處、匯合之所。洪池名意指本穴氣血物質名包含大量水濕。

(4)陽澤。陽,氣也,指本穴物質為氣態物。澤,聚水的窪池。陽澤名意指本穴物質為富含水濕的天部氣態物。

(5)大腸經合穴。合,匯合、聚合也。本穴物質為手三里穴降地之雨氣化而來,在本穴處是聚集之狀,為大腸經經氣最強盛之穴,故為大腸經合穴。

(6)本穴屬土。屬土,指本穴物質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地之上部的霧露之氣,受脾部之熱而氣散於天,有土的不動之義和對金氣的長養之性,故其屬土。

穴位含義】大腸經的濕濁之氣聚集於此。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地之上部天之下部的水濕霧露,性溫熱,氣血場範圍巨大。

運行規律】水濕霧露吸熱蒸發上炎天部。

功能作用】轉化脾土之熱,燥化大腸經濕熱,提供天部陽熱之氣。

穴位療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之或涼藥水針。

按摩曲池穴位的作用與好處

1、抒壓/解除疲勞,有疏風清熱的作用,助排便通便,解除掉發危機,可讓肌膚循環改善,避免中痧。

2、有預防和改善老人斑、皮膚粗糙、手肘疼痛、眼疾、牙疼等;

3、治療上肢癱、麻、痛等;

4、緩解高血壓、貧血等;

5、治療咽喉腫痛、牙痛、目赤痛、瘰癧、癮疹、熱病上肢不遂、手臂腫痛、腹痛吐瀉、高血壓、癲狂等。

現代常用於治療:肩肘關節疼痛、上肢癱瘓、高血壓、蕁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甲狀腺腫大、急性胃腸炎等。

穴位配伍

曲池穴配合谷穴、外關穴,有疏風解表,清熱止痛作用,主治感冒發熱,咽喉炎,扁桃體炎,目赤。

曲池穴配合谷穴、血海穴、委中穴、膈俞穴,有散風清熱,調和營衛作用,主治丹毒,蕁麻疹。點擊詳見:針灸曲池等穴位|治療蕁麻疹、皮膚划痕瘙癢[風疹]

曲池穴配內關穴、合谷穴、血海穴、陽陵泉穴、足三里穴、太沖穴、崑崙穴、太溪穴、阿是穴,有溫陽散寒,活血止痛作用,主治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曲池穴配合谷穴、血海穴、三陰交穴,有扶正解毒作用,主治冬眠靈藥物反應。

典籍記載

《針灸甲乙經》:傷寒餘熱不盡。胸中滿,耳前痛,齒痛,目赤痛,頸腫,寒熱,渴飲輒汗出,不飲則皮乾熱。目不明,腕急,身熱,驚狂, 躄痿痹重,瘈瘲,癲疾吐舌,曲池主之。

《千金方》:耳痛。舉體痛癢如蟲噬,癢而搔之,皮便脫落作瘡,灸曲池二穴,隨年壯,發即灸之神良。

《千金翼》:癮疹,灸曲池二穴,隨年壯神良。

《金鑒》:主治中風,手攣筋急,痹風瘧疾,先寒后熱等症。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特別注意:按摩曲池穴容易造成流產,孕婦禁用。

針灸療法:直刺 1~1.5寸。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