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效應之「21天效應」


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新習慣或理念的形成及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時間,稱之為二十一天效應或二十一天法則。在這二十一天里,實則是一個「反應(R)——刺激(S)」這一個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循環過程。人們在嘗試一項新的習慣(R)后,往往會伴隨全新的人生體驗(S),這種體驗再反作用於習慣,即給予強化,以增加期望行為的產生頻率。如此以往,最終人們會養成新的習慣。

筆者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得出主要有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7天。這一階段主要表現為「刻意、不自然」。因為本身固有的壞習慣和理念,人們需要時刻提醒自己,與過去的壞習慣和理念說「再見」。同時,這些壞習慣和理念的固有痕迹依然深深紮根在人的身上,如同汽車剎車需要制動過程一樣,我們改變這些壞習慣和裡面也需要時間。而且制動過程汽車輪胎行駛過的地上也會有長長的痕迹,這也象徵我們改變這些壞習慣和理念需要經歷「陣痛期」。

第二階段:7-21天。這一階段主要表現為「刻意、自然」。經過一周時間的適應,改變壞習慣形成新習慣所帶來的「陣痛」我們已經逐漸適應,但是,此時我們還不能高枕無憂,也要時刻提醒自己,一旦大意,這些壞習慣和理念就如雨後春筍一般捲土重來。這一階段,也是形成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可能會懈怠,可能會面臨各種誘惑,倘若一個不慎,就會重蹈「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的覆轍。

第三階段:21-90天。這一階段主要表現為「無意、自然」。經過前兩階段的改變和適應,現在屬於新習慣形成的穩定期。我們已經將這些新習慣和理念進行內化、吸收,不需要刻意去提醒自己自然而然就在舉手投足間流露出,如同抬手看錶一樣習以為常。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習慣和理念都適合利用二十一天效應來養成。筆者結合自己經驗,主要如下:

一、目標一開始不要定的太大,要循序漸進,步步為營,一般以「跳一跳能摘到果實」為宜,類似教育學中「最近發展區」的概念。就像中國首富王健林先生所說的一樣,先定一個小目標。定小目標的好處,一方面是將大的目標合理進行拆分,這樣就會使目標的達成難度大大降低。另外一方面,在一個個小目標的實現過程中,無形中也會強化自己的自信,給予繼續前行的動力。

二、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強化的使用。一開始,可以採用美味的食物、漂亮的衣服等具體實物來進行自我強化。慢慢,可以過渡到給自己放假等精神強化物。除此,也要善於藉助於榜樣的力量,通過觀察榜樣採取同樣或類似行動所帶來的結果而受到強化。

三、務必要持之以恆。往往一開始都是熱情高漲,興趣使然。慢慢的,熱情減退,興趣不在,再有諸如今天學習工作太累今天就算了的之類理由,然後今天就放棄了。要知道,當你第一次放棄的時候,一旦開了先河,如同決堤之水,一發而不可收拾。之前所作的努力,盡付東流。

這是筆者頭條號的第一篇文章,準備以實際行動來驗證下自己能不能堅持這二十一天。與諸君共勉,願各位都能完成自己所定的小目標,然後一步步完成人生的大目標,最後走向人生巔峰,迎娶(嫁給)白富美(高富帥),想想都有些激動。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