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太極拳的「松」正名

從技術的角度上來講,太極拳是一門松的藝術。雖然練習方式、表現風格各有不同,但陳楊武吳孫五大流派卻在強調「松」方面各顯神通,唯恐沒有講透,唯恐學生沒有理解準確,可見松是各式太極拳共同秉持的基本內容。

「松」的本質是內氣在身體內各個部位暢通無阻而逐步凝聚成內勁,繼而使身體像松樹一樣對外來力量既能化解又能反彈的一種特殊狀態,因此,內氣和內勁在體內的暢通無阻是「松」的根源。從另一方面來說,「松」是練習太極拳獨特的練功手段和方法,「松」的目的是聚集真氣,形成內勁,使內家功夫迅速上身,整個人體在意念的導引下,做到隨心所欲地發放人體能量,換句話說,「松」又是使身體進入「松」狀態的唯一途徑。

從身體生理的角度講,「松」是指太極拳習練過程中,使全身處於骨骼關節、器官及肌肉、韌帶等鬆弛、舒展,繼而神經中樞松靜、高度敏感,心情輕鬆愉快,無任何精神壓力或者緊張情緒的一種狀態。

Advertisements

陳小旺(陳發科嫡孫,陳照旭二子)先生這樣說:「大家知道,松肩沉肘、含胸塌腰是放鬆的要求,但是,松到什麼程度呢?松肩沉肘、含胸塌腰、都是為了服務于丹田、貫通丹田,不是越松越好,松過了氣就泄了,而是即不緊也不過分放鬆;放鬆的目的,也是為了服務于丹田為核心的運動規律。打個比方:就好像自行車的車軸,擰的過緊,車軸就不能轉動了,擰的過松,產生很大的空回量,車軸就發揮不了作用,過松、過緊都會影響自行車的運動,所以,要鬆緊適當。練習太極拳也是一樣的道理,不是越松越好,松到節節貫穿,一氣貫通這才正好。」

鄭曼青(楊澄甫的弟子)先生在《鄭子太極拳十三篇》中說:「澄師每日必重言十餘次:要松!要松!要松凈!要全身鬆開!」「此皆澄甫師所不輕易傳人者。每一語出,輒叮嚀曰:余如不言,汝雖學三世不易得也。此言何止重提數千遍。」此不但反映楊澄甫先生對「松」的重視程度,也反映太極拳所謂的「松」是一種特殊的「松」,是古拳譜記載的「似松非松」。平常人是不能憑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理解太極拳之「松」的。

Advertisements

太極拳習練者不能簡單地認為「松就是肌肉不用力」,物理力學基本原理、機械力學、人體力學、運動學和醫學等科學都早就揭示:人體運動都是「隨意肌」(骨骼肌都是「隨意肌」,胃腸、心肌等內臟肌是非隨意肌)的運動,沒有肌肉的參與是不可能有人的任何運動,換句話說,沒有在「意識」的支配下,骨骼肌的「用力」,就不會有人的運動,太極拳運動也不可能例外;「凌空勁」是違背科學原理的,人體不能產生「激光」,這超出了人的極限,沒有接觸是不可能「放人」的,這是一般科學常識。

「松」有著不同層次和境界,相應地,「松」也有著不同的外在表現形式。「松」可將身體各部位練得骨節大開、身體柔軟,將身法練出來,隨之手法、眼法、腿法和腳法也能練成,「松」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去僵求柔,將內家功夫的陰勁和陽勁同時練出來,逐步實現剛柔並濟、四兩撥千斤,直至階級神明。

所以,太極拳的「松」並不是偽科學,而是最高效的調動身體的運動,進行攻擊、順隨、閃避等動作。也相應的,在達到相當高的「松」的水平時,如果練習者身心都尚有餘力,應當進行負重練習增加力量,以使「松」不會因為肌肉無力而變成「懈」。畢竟太極拳的「松」都是在「掤」勁的基礎上達成的。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