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種肝炎會傳染,如何防傳染!

病毒性肝炎如何防傳染!

病毒性肝炎是小兒較常見的由肝炎病毒引起的傳染病。根據所感染病毒的不同,最常見的三種類型為:甲型、乙型、丙型。

肝炎是一種對人體危害較大的疾病,了解一些關於肝炎如何發生、發展,如何預防、治療,對於有效地防治肝炎是非常必要的。肝炎的主要傳染源是肝炎患者和病毒攜帶者(所謂病毒攜帶者就是指已經感染了肝炎病毒而沒有發病、沒有臨床癥狀者)。

肝炎病毒傳播的途徑各有不同,其中甲型肝炎(簡稱甲肝)主要是經飲食途徑傳播為主,如食用被甲肝病毒污染的食品、水而感染,另外還可以通過接觸患者的排泄物、食具、手等感染。

乙型肝炎(簡稱乙肝)主要通過血液和注射途徑傳播,如輸血和血製品,注射藥物,針灸,手術器械等,另外母嬰傳播也很重要,通過胎盤、分娩、哺乳、餵養等方式引起的乙肝病毒感染約佔我國嬰幼兒乙肝患者的三分之一。丙型肝炎的傳播途徑包括通過血液、血製品傳播和經飲食途徑傳播等。

Advertisements

【疾病的特點】

從感染上病毒到出現癥狀要有一段潛伏期,各型肝炎的潛伏期不同,甲肝為2〜6周;乙肝為6周〜6個月;丙肝為2〜8周。無論以何種方式患上了肝炎,經過一定的潛伏期,就會出現相應的表現,如精神不振,乏力,噁心,厭油膩,食慾差,腹脹,右上腹隱痛感,尿色發黃,眼睹、皮膚髮黃,有的發熱。

檢查會發現肝臟腫大並有觸痛,實驗檢查會發現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等(平時在肝細胞內正常存在的一種酶,患肝炎時肝細胞受破壞,此酶就會從破壞的肝細胞內釋放出來進入血液,從而使血液中的這種酶的含量升高超過正常的範圍)升高。

以上是各型肝炎的共同表現,若分清哪型肝炎,還需進一步檢驗確診。肝炎的預后:甲肝預后大多良好,經有效治療和休息后,90%以上的小兒在3個月內可恢復健康;乙肝病情較重,病程較長,有少數可轉變成慢性肝炎;丙肝,病情比乙肝略輕,但有的也易轉變為慢性肝炎。

Advertisements

【家庭治療與護理】

目前尚無對抗肝炎病毒的特效藥。因此,除了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用藥之外,精心的護理,認真的消毒隔離,合理飲食,適當的休息,就成為防止病情遷延、惡化,促進患兒早日康復的關鍵。

1、消毒隔離

對患肝炎的小兒,從發病起最少隔離30天。小兒患肝炎后要及甲隔離,及時治療。對患兒的日用品以及糞便、尿液、嘔吐物都要進行消毒。可把患兒用過的勺、筷、碗、水杯煮沸30分鐘以上,患兒的被褥、衣服、紙張、文具、玩具等在陽光下暴晒4〜6小時(肝炎病毒最怕高溫、漂白粉和紫外線)。患兒的糞便、嘔吐物要撒上漂白粉消毒2小時。此外還要注意滅蚊滅蠅,以防傳播。

2、飲食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參與蛋白質、脂肪和糖的代謝。患肝炎后,上述代謝會發生障礙,膽汁生成與排泄受阻,可影響蛋白質和脂肪等物質的消化吸收。

因此,在肝炎早期,不要給患兒進食油膩、蛋白質含量高的食品,如肉、魚、蛋、奶及豆製品等,家長要根據小兒的病情和口味的不同,合理調配飯菜,力求形式多樣,如各種米、面加工製成的食品及維生素和糖含量高的清淡食品,多吃水果、蔬菜。營養要充分,但不可飲食過度,以免增加肝臟的負擔。

肝炎進入恢復期時可讓患兒吃普通飯,但要多樣化,防止偏食,無需補充過多的維生素和葡萄糖,不可暴飲暴食。對於慢性活動性肝炎患兒,應該按急性期飲食原則,在轉氨酶正常后可適當增加魚、肉、蛋等。對於慢性遷延性肝炎患兒,可以吃含維生素較豐富的普通飯菜。

如上所述,患肝炎後由於消化液(膽汁)的減少,腸蠕動減慢而出現腹脹,晚飯後最明顯。因此,晚餐要少吃,早、中餐可適當增加。可服用多酶片、乳酶生、山楂片等助消化藥物來減輕腹脹。如果患兒出現嘔吐時,則應給予清淡的流質飲食,少量多次,嘔吐嚴重者可請醫生診治。注意嘔吐后要漱口。

3、休息

休息是治療肝炎,促進早日康復的極其重要的方面。患肝炎后肝細胞受損害,患兒會出現不思飲食,熱能不足,肝功能紊亂等,休息可使全身及肝臟的代謝降低,減輕肝臟的負擔,增加肝臟的血流量,有利於肝細胞功能的恢復。對於黃疸型肝炎,整個急性期都要卧床休息,直到黃疸消失。無黃疸型急性肝炎者,同樣需卧床休息,隨著癥狀減輕逐漸增加活動量。一般在半年內不應讓患兒做劇烈活動,以免複發。慢性肝炎患兒,若有乏力時則以休息為主,適度活動。

4、觀察與用藥

家長應隨時觀察小兒的病情變化,可及時發現重症肝炎和肝性腦病前期表現。如患兒急躁,沉默,不明原因地哭鬧、叫喊等,或有鼻腔、口腔出血,噁心嘔吐,腹脹,無食慾等消化道癥狀加重,皮膚、結膜黃疸加深,尿色變黃,大便灰白等,均應及時送醫院診治。

另外,用藥方面應遵照醫生的指導,不可濫用藥物,用藥過多不但無益,反而會加重肝臟負擔,甚至破壞肝細胞,導致不良後果。事實上,絕大多數患兒通過適當休息,合理飲食,便可恢復健康。

高血壓的哪些事 微信號 sangaook高血壓的哪些事是一群專業醫生開辦的微信號,免費提供三高防護,養生知識。歡迎關注。

☟ 點「閱讀原文」查看更多...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