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常見認識誤區

腦卒中俗稱「中風」,是一組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總稱,有發病率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複發率高的特點。但大家在腦卒中防治的認識中存在很多誤區。

誤區一、腦卒中只是老年人得的病。

在人的一生中,任何年齡都會得卒中,它的發病不分性別和年齡。中國卒中的發病平均年齡是66歲,比美國白人早10年。其中,小於45歲的患者已接近全部患者的1/5。而且,大多數腦卒中患者發病前都毫無徵兆,不到1/3的患者有短暫性缺血發作的歷史。

誤區二、我血壓正常,不會得腦卒中。

很多人認為,只有高血壓的人才會得腦卒中,只要自己血壓正常就沒什麼好擔心的,其實這也是錯誤的觀點。高血壓只是引起中風的因素之一,另外高血脂、高血糖以及吸煙等不良生活習慣都是患腦卒中的高危因素。

Advertisements

誤區三、頸動脈有斑塊就會得腦卒中。

頸超發現頸動脈斑塊只是腦卒中的一個危險,斑塊是否穩定以及是否造成管腔明顯狹窄,才是頸動脈斑塊繼發腦梗的關鍵所在。一般來講,超聲發現的強回聲、形態扁平的斑塊較為穩定,不容易脫落;而那些被超聲報告描述為「低回聲或不均回聲,形態不規則」的斑塊,多為不穩定斑塊,這些易損斑塊(不穩定斑塊)才是腦卒中的罪魁禍首。

誤區四、預防卒中,輸液比吃藥更為有效。

很多病人認為腦卒中輸液比吃藥更為有效,並且一年輸兩次液體可以有效預防腦卒中。其實在中風早期,輸液有明顯效果的並不多,只有在溶栓、降顱壓才需要靜脈輸液。在腦卒中的指南里,幾乎沒有輸液這一條,指南主要還是建議以他汀類葯、抗血小板葯和降壓藥等口服藥物治療為主。而輸液預防腦卒中更是不靠譜,只有嚴格在醫生指導的下堅持長期口服藥物才有效減少腦卒中的發生。

Advertisements

誤區五、腦卒中后只依賴藥物治療。

不少患者認為得了腦組中后,主要靠藥物治療,康復只能以後自己慢慢恢復。這也是錯誤的認識,許多患者就是因為缺乏及時的康復訓練,錯過了最佳康復期,導致異常運動模式和併發症的發生,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甚至因併發症危及生命。一般來說,一旦患者的病情穩定48~72小時后,就可以考慮開始康復了。早期康復的目的在於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尚存的功能,避免「廢用綜合征」以及各種殘疾的預防。因此,康復宜早,有利於減少後遺症、提高恢復速度,前3-6個月是康復的「黃金期」。

誤區六、病好出院后不再吃藥。

很多患者在第一次腦卒中病好后,認為以後不會有什麼事了,出院后擅自停止服用藥物。這樣做是十分危險的,實際上腦卒中的發率非常高,5年複發率是30%,這意味著第一次腦卒中后的五年內,1/3的人會因為複發而再住院。對於ESSEN卒中風險評分量表的患者,得分高的人更要堅持吃藥。

誤區七、只要吃阿司匹林就萬事大吉了。

很多人認為,只要堅持吃阿司匹林等藥物,就不會得腦卒中,可以繼續大魚大肉的生活了。其實阿司匹林等藥物只是預防腦卒中的一種手段,單純藥物治療並不能完全阻止腦卒中的發生。戒煙酒,生活規律,控制血壓、血脂、血糖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預防腦卒中的基石。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