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佛還是彌勒菩薩?彌勒凈土、彌陀凈土,哪個更殊勝?

文/侯松蔚

彌勒佛的廬山真面目

大概由於「大肚佛」的圓潤福相,民眾多數以為他是佛。其實「大肚佛」的造型並非佛相,不具足佛身的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種隨形好,例如「大肚佛」是光頭而非螺發肉髻,手掌、腳掌沒有法輪紋理等。

嚴格上,彌勒現在仍然是菩薩,釋迦牟尼佛授記他未來將在此世間降生成道,故也是「未來佛」。漢、藏佛教都同時兼具佛相和菩薩相的彌勒造像,端正莊嚴,與「大肚佛」風格迥異。前者是依據印度傳入經典,後者實際上是布袋和尚傳說中的樣子。

唐代善無畏譯《慈氏菩薩略修瑜伽念誦法》描述了兩種彌勒菩薩法相:「慈氏菩薩白肉色,頭戴五智如來冠,左手執紅蓮花……於寶蓮花上半跏而坐,種種瓔珞天衣白帶鐶釧莊嚴。」、「本尊慈氏菩薩,首戴五如來冠,左手持蓮華,於華上置法界塔印,右手作說法印,結跏趺坐。」

Advertisements

漢地傳統的「豎三世佛」,供奉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燃燈佛、釋迦佛、彌勒佛,其中彌勒佛的外相與其他諸佛無異;菩薩相則有思維彌勒、交腳彌勒等造型。

藏傳佛教的彌勒佛造形,面如滿月、螺發肉髻,身披三法衣,雙手作說法印,但雙腳並非跏趺坐,而是「賢士坐姿」──就像我們坐在椅子上雙腳自然放在地面的姿勢,象徵彌勒佛準備從兜率天動身,下生凡間弘法度眾。

藏傳的彌勒菩薩相,則是頭戴五佛冠,冠中有佛塔;左右手皆持蓮,蓮上分別托著凈瓶與法輪;雙腳也是作「賢士坐姿」。

慈心護生 以慈為名

上文所述的慈氏菩薩,即彌勒菩薩。「彌勒」一般說是梵文Maitreya的音譯,也有謂「彌勒」本身的發音與Maitreya(後期音譯為「梅呾利耶」)相差甚遠,應該是早期從吐火羅文Metrak或其他西域語文翻譯過來的。無論Maitreya或Metrak,字意都是「慈愛」。由於此菩薩得慈心三昧,且恆時戒殺護生,故以慈立名。

Advertisements

「彌勒聖誕」的由來

佛經記載彌勒本為婆羅門,後來依止佛陀出家;獲得佛陀授記后,暫時上生兜率天,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再下凡,示現降生、出家、修行、成道,大轉法輪,廣度眾生。漢傳佛教以正月初一為彌勒菩薩誕,有傳是來自布袋和尚誕辰,但《明州定應大師布袋和尚傳》記載後者生日應該是二月初八;印順導師解釋,這其實是佛教徒在新一年發願修心修德、祈請菩薩迅速降生的習俗,後來被誤傳為菩薩聖誕。至於三月初三為布袋和尚圓寂日,則符合傳記所載。

彌勒菩薩的功德

劉宋時代,沮渠京聲譯《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記載,聽聞、稱念彌勒菩薩名號,可獲種種功德:「但得聞是彌勒名者,命終亦不墮黑闇處、邊地邪見、諸惡律儀,恆生正見,眷屬成就,不謗三寶……犯諸禁戒,造眾惡業,聞是菩薩大悲名字,五體投地誠心懺悔,是諸惡業速得清凈……若有歸依彌勒菩薩者,當知是人於無上道得不退轉。」

修習彌勒法門的另一重要功德,就是此生歿后能往生兜率內院,於其內享受殊勝妙樂,聞法修道;將來與菩薩一起下生娑婆,成為其成佛后的弟子。本來,在中國首先興起的凈土信仰正是兜率凈土,真諦、玄奘均曾弘揚;後來彌陀法門的支持者著書立說,貶低兜率凈土,極力宣揚極樂凈土更加殊勝,加上從古至今均有一些邪教、附佛外道、政變組織利用「彌勒已經下生」作招徠,影響了人們對菩薩的印象,彌勒法門便逐漸沒落了,直至近代太虛大師等才重新振興。

如何求生兜率內院?

欲往生到兜率內院,《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先後提出了不同的條件,最簡單的是頂禮、供養、憶念彌勒形像:「造立形像,香花衣服繒蓋幢幡禮拜繫念,此人命欲終時,彌勒菩薩放眉間白毫大人相光,與諸天子雨曼陀羅花來迎此人,此人須臾即得往生,值遇彌勒頭面禮敬,未舉頭頃便得聞法,即於無上道得不退轉,於未來世得值恆河沙等諸佛如來。」

精進一點的,則加上持戒行善:「應持五戒、八齋、具足戒,身心精進,不求斷結,修十善法,一一思惟兜率陀天上上妙快樂……念兜率陀天,持佛禁戒一日至七日,思念十善,行十善道,以此功德迴向願生彌勒前者。」

更精進者,復誦經坐禪:「若有精勤修諸功德,威儀不缺,掃塔塗地,以眾名香妙花供養;行眾三昧,深入正受,讀誦經典,如是等人應當至心,雖不斷結如得六通,應當繫念念佛形像,稱彌勒名。如是等輩若一念頃受八戒齋,修諸凈業發弘誓願,命終之後譬如壯士屈申臂頃,即得往生兜率陀天。」

經典提出不同層次的往生條件,情形就像彌陀諸經記載求生極樂凈土的條件,最簡單的只是念佛,嚴格一點的同樣要修善守戒。《觀無量壽佛經》曰:「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有些人看見經中所說最簡易的方法,深生愛樂,便執著此乃唯一最勝法門,誹謗同樣是經典宣說的其他比較嚴格的方法。其實繁簡法門都是佛陀開示,兩者均必屬諦實,不能以一者否定另一者。眾生各有不同的因緣、業力、根器,無論彌勒或彌陀凈土,憶佛念佛當已具足往生的基本條件,但除非發起極度懇切至誠的信心,或者本自具足善緣,否則臨終時很容易受逆緣障礙,故若能力可及,應該累積更多往生資糧。從這兩個層面看來,繁簡法門並無矛盾。

為彌勒凈土平反

人心總是喜歡自贊毀他,雖然彌陀與彌勒法門同為佛陀所說,但古代某些彌陀信仰者每每貶低兜率凈土。近代學者重新審視這些批評,認為並不完全如實。例如有指兜率凈土位處欲界,往生者仍會退轉,但其實《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明言「若有歸依彌勒菩薩者,當知是人於無上道得不退轉。」、「此人須臾即得往生,值遇彌勒頭面禮敬……於無上道得不退轉。」

又如謂求生兜率全靠自力,求生極樂則重在他力,故後者易於前者;然從前引經文可見,彌勒、彌陀法門均包含自力、他力占不同比重的修行方式,或繁或簡,行者應按自身情況選擇。

另外,古人評價兜率內院之莊嚴安樂,遠遠不及彌陀凈土。近人詳細對照經典描述,發覺兜率凈土的確稍遜於極樂凈土,但其差異並不如古人所述那麼誇張。有關學者的討論均已發表及出版,讀者可自行尋找參閱,於此不贅。筆者想指出的是,極樂凈土是阿彌陀佛願力所成的國土,而所謂「彌勒凈土」,多是參考兜率內院的描述──那裡是所有諸佛降生人間前都會暫住的地方,由兜率天人福力化現供養;另外也有人參考彌勒菩薩降生時世間的和樂景象──其實兩者都不是彌勒菩薩建立的凈土。求生極樂者希望在一個安樂的環境作長遠修行,但求生兜率者只是在那裡作一個過渡,最終目的是與彌勒菩薩降生於同一時空,見佛聞法而開悟。既已開悟,則無須再求生哪位佛陀的國度。因此,用極樂凈土來跟「彌勒凈土」比較,是不公平的。

兜率凈土的殊勝

印順導師認為兜率凈土有三點稀有:

一、「近」︰兜率天與我們位處同一世界,上生修行或重回娑婆度眾都較方便。

二、「易」︰兜率天屬欲界散地,只要皈依持戒,發願求生,稱念彌勒名號即可得生。不像往生其他凈土,非要「一心不亂」不可。一心不亂就是禪定,其實不太容易。

三、「普及」︰不一定要發菩提心、出離心,只發人天善心也能往生。不像其他凈土,二乘、人天根性都不得生。所以彌勒凈土是名符其實的三根普被、廣度五姓。

太虛大師也說兜率凈土殊勝有三︰

一、彌勒菩薩於此土作佛,與此土眾生最有緣。

二、兜率凈土同在娑婆,專門攝受此土欲界眾生。

三、上生兜率是由人修習福德成辦,即是使人類德業增勝,社會進化,成為清凈安樂人世;因此可早感彌勒下生成佛,亦即為創造人間凈土。

補充幾點:首先,有人誤會兜率天是凡夫天界,求解脫者不應貪生,但其實兜率凈土指的是兜率內院,這是彌勒菩薩弘化區域,猶如凈土,與院外的凡夫境界完全不同。再者,修行人求生於此,是為了見佛聞法,將來龍華得度,並非貪戀天福;即使最初為享天福而求生者,至此得彌勒菩薩攝受,自然轉心向道,得不退轉(見前引經文)。

其次,太虛大師認為彌勒法門能提升道德、凈化社會,這或許因為此法門相對地較強調持戒及行善。無論讀者是否同意,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提醒:佛教不是死後的宗教,無論追求人天善果、往生凈土還是速成正覺,三乘均需要善心善行、利益眾生,方能成辦。不管思想如何「出世」,起碼都應該做好世間的待人處事,不能徒事宗教儀式而遺世獨立。

敬請關注公眾號—— 無量菩薩

不一樣的精彩!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