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娜:學書得法貴有方

學書重在得法,得法須有高人指路。對於學書者,方建勛博士兩部新著《臨帖九講》和《字美在何處》(與楊諤合著)正是給人指路、教人以法的重要工具。前者重在分析臨帖背後之「理」,後者則是一部簡明書法史。兩書同時參閱,可以感受到作者近三十年在書法道路上的學與思,實為寶貴的學書門徑。在汗牛充棟的圖書市場上,這兩部新著亦如沙中之金。茲以三點略談心得。

一、當頭慧劍。大量學書者,費力多年卻不得其門而入。一個重要原因是方法不對頭。方者,準則、方向也。法者,標準、規範也。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書法是中國人傳承數千年的技藝,臨帖可謂學習書法的不二法門。然而,儘管人皆知臨帖重要,卻不知如何臨帖之理。理者,成物之文(指規律)也。《臨帖九講》和《字美在何處》析理透徹、判斷獨到,可以說回答了關於臨帖的所有重要問題,好比贈給學書者一把慧劍,教人獲得「正路」的書法審美觀。書中強調,臨帖並非主體完全受制於客體的被動過程,它具有很大自由度。臨帖臨的是「動作」。這打破了通常認為臨的是「形跡」的誤區。如書中說,以形跡為中心目標,最後會越寫越僵,以過程為中心目標,則會越寫越活。臨帖的最終目的是與範本即合即離—不離古法,又有自家神采,即形神兼得。

Advertisements

二、師古而化。學習任何一門技藝,師古是重要門徑,但師古不化卻為大忌。建勛的個人書法藝術實踐、理論總結和書法教學是潛心師古又能化育而出的典範。一是他重視書外功,建勛說:「學習前賢書法,既要在點畫與技法方面下功夫,也要對點畫背後蘊含的生命世界,對宇宙與人生有所感悟。經典的書法作品,一點一畫無不閃耀著生命靈光。」二是他總結出大量簡潔有力的教學口訣。比如,學書不要怕「眼高手低」;讀帖要先抓「大感覺」;臨帖要抓大放小;對於經典法帖要「先結婚後戀愛」;書寫要「沉著痛快」;「臨帖即創作」;寫小楷要「穩准狠」;「書法是戴著鐐銬跳舞」…………此類警句與妙喻,在兩本書中俯拾即是,善學者當知這其中的心血與思想結晶。三是強調「通」與「悟」。建勛常把書法與音樂、舞蹈相比。他說,學習書法與學琴相似。他在《字美在何處》中說,藝術也好,人生也好,唯有博,唯有通,才能有大成。「與古為徒」的博採,終究還是要「自懷杼軸」。

Advertisements

三、趣味至上。以興趣為入門,以志趣為動力,以得趣為旨歸。學書者若不得一個「趣」字,很難堅持下去,便是累月經年,其書寫恐怕也無法有所成就。建勛曾多次說起,書法是他最感興趣,也是最快樂的事。一旦打開這扇天窗,就會進入一個全新世界。《字美在何處》一書中說,習字的過程是自己的氣質和心靈不斷提升的過程。這樣的過程,其實也就量個陶鑄「高韻深情,堅質浩氣」的生命的過程。《臨帖九講》書中強調,書法的審美理想是天趣。在「境界」一講中,作者強調從「無古無我」到「有古有我」,從「拘謹」到「自在」,熟後生。這也正是求學者通過書法門徑得「趣」的過程。歸根結底,學書之美在於發現自我與忘卻自我,是從「有待」到「無待」,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過程。

「路子正,寫得好,又善教」,吳志攀教授對建勛新著的評價可謂切中肯綮。《臨帖九講》與《字美在何處》是建勛書法教學的重要階段成果。掩卷之餘,對他日後的新著更加期待。詳見《中國書畫》2017年11期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