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購講堂:先是供應商選擇,然後才是供應商改進

質量差、交貨慢、供貨靈活度不足,表面上是供應商績效不好,需要提高;深層次卻是供應商選擇問題:這樣的供應商為什麼成為你的供應商?

所以,注意力應轉到選擇為主。選擇是個過程,有不同階段。新產品開發時最重要,選准供應商就等於找對人結婚。如果選錯了,進入量產,儘管績效差,因為要麼淘汰代價太大,要麼產品生命周期太短,不值得淘汰。

那能做的就是確保這供應商不要被納入新產品開發。這樣,隨著產品的更新換代,劣質供應商就自然被淘汰。這背後其實是系統的供應商選擇流程和標準問題。採購的最大問題其實不是劣質供應商,而是沒有客觀、公正、有章可循的供應商選擇流程和標準。結果就是依賴"能人"或遵循長官意志來選定供應商。

要知道,套用筆者一個前同事的話,每一個供應商在採購方都有一個management sponsor(領導撐腰)。沒有客觀的標準和流程,供應商選擇就成了公司的角力場,一些渣滓供應商就堂而皇之地入室,而且久居不去。前段時間我們幫助國內一頂尖公司制定客觀的供應商選擇標準,但在取代他們的老一套方面困難重重。這裡面有兩重原因:完全西方化的標準難以在國內落地生根,老的東西根深蒂固也不容忽視。

Advertisements

兩種供應商落入改進範疇:公司不得不依賴的關鍵供應商和願意改進而且有潛力改進的供應商。關鍵供應商自不待言:關鍵的技術、產能、設備等決定了更換供應商代價太大。

此類供應商有時候規模很小,技術先進而管理落後,採購方施以援手,幫助完善基本的流程式控制制和管理系統,成效也比較顯著。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太多點同時出擊,以免貪多難消化,影響供應商的正常生產。對於願意改進且有潛力改進的供應商,確定長期合作夥伴關係和制定改進目標往往比直接施以援手更重要。

很多改進措施都涉及到投資,例如擴建廠房、增添設備、增加工程技術力量等。如果沒有合作關係上的一定承諾,供應商很難下決心投資。所以,在北美供應商改進做得好的公司,長期合作關係和績效改進目標往往是並肩而行。

Advertisements

當然對於採購方來說,有付出(長期合作方面的承諾),就一定要有收穫(績效改進)。光有長期合作方面的承諾而沒有供應商改進的具體目標,就成了宋襄公之仁,也沒法持久。

對於改進目標,SMART照樣適用。目標要具體(specific),例如質量還是成本、技術還是產能,要界定地清清楚楚;要易於衡量(measurable),例如百萬次品率從3000降到1000;要可實現度高(attainable),大躍進式的宏偉目標看上去好,但供應商註定沒法實現的話,則沒有任何實際意義;要相關度高(relevant),是質量問題就重點解決質量問題,是成本問題就側重降價措施;還要有時限(time based)、分階段達到既定目標。這些目標是定給供應商的,也是約束採購方的。

因為很多問題,看上去是供應商的,其實採購方也脫不了干係。筆者簽訂的所有服務協議、改進計劃中,都有供需雙方多位當事人的簽字,就是這個原因。

說了這麼多,就是供應商改進不能無的放矢。要選定合適的供應商(通過供應商選擇和優化),然後確定合適的改進目標和措施,再配以適當的資源。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