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傳導的傳輸通道

我們時常在無意識當中親身體驗著聲音的另一種神秘傳送通道——骨傳導。用雙手捂住耳朵,自言自語,無論多麼小的聲音,我們都能聽見自己說什麼,這就是骨傳導作用的結果。

氣導與骨導這兩種方式聽聲的效果會有很大的差別,這是因為通過空氣傳播的聲音受環境影響,其能量會大量衰減,導致音色發生很大的變化,而通過骨傳導的聲音則是經過顱骨直接到達內耳,這種方式使聲音的能量和音色的衰減、變化相對較小。因此,所引起的聽覺不太一樣。

聲音傳入內耳的兩種方式:一種經外耳道→鼓膜→聽骨鏈的途徑,稱為氣導;另一種方式是直接通過顱骨振動傳導進入內耳,稱為骨導。在生理情況下,骨導遠遠不如氣導有效,但當中耳增壓效應破壞時,骨傳導將發揮重要作用。這也是一些外耳道閉鎖患者適配骨錨式助聽器的基本聲學原理。

Advertisements

當聲波從顱骨傳導至耳蝸時,顱骨的振動使內耳淋巴液發生相應的振動,進一步引起基底膜的振動,從而產生毛細胞興奮。

形象來說,氣傳導是通過空氣傳播的方式,讓別人聽到聲音;而骨傳導是經過顱骨傳播,讓自己聽到聲音。

骨傳導——一種被忽略的傳送通道

骨傳導有三種方式:包括移動式骨導、壓縮式骨導和骨鼓途徑。前兩種途徑中聲波直接經顱骨傳入內耳,為骨導的主要途徑,后一種方式聲波先經顱骨傳至鼓室、再經鼓室傳入內耳,為骨導的次要途徑。

在移動式骨導中,當聲波作用於顱骨時,整個顱骨包括耳蝸反覆振動。由於內耳淋巴液存在惰性,故在每次振動周期中,淋巴液的振動稍落後於耳蝸骨壁。當耳蝸骨壁在振動周期中向上位移時,淋巴液的位移暫時跟不上骨壁的位移,使蝸窗膜向外突出;當耳蝸骨壁向下移位時,淋巴液的惰性使蹬骨底板向外移位。在振動周期中,兩窗交替外凸,使基底膜發生往返位移而產生振動。

Advertisements

移動式骨導中除了淋巴液的惰性使基底膜振動外,聽骨鏈的惰性也起同樣的作用。由於聽骨鏈懸挂於鼓室中,與顱骨的連接並不 牢固,當顱骨移動時,其惰性使聽骨鏈的位移亦稍落後於耳蝸骨壁。這個過程所產生的結果是蹬骨底板在前庭窗內的位移,這就相當於空氣傳導引起的蹬骨底板的振動。當聲音頻率在800Hz以下時,移動式骨導起主要作用。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