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亞健康人群中醫保健方法

亞健康是介於有病與健康之間、數量龐大的一群特殊群體,對這一部分人群,西醫在診斷和治療方面缺少良好的方案,而中醫在這些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通俗的講就是有「認識」、有「作為」。 小貼士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會有疲乏、精神不振、胃口不佳、失眠等不適的感覺,但到醫院后,卻無法診斷為何種疾病,現在人們對這種狀況逐漸重視起來了,這種「自覺不適,檢查無病」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一種狀態(既不完全健康,又達不到疾病的診斷標準和程度)叫亞健康,又稱為第三狀態,也叫灰色狀態、病前狀態、亞臨床期、臨床前期、潛病期。

亞健康狀態雖然不在疾病範疇中,卻是現代人身心不健康的一種表現,人體免疫功能下降,容易罹患疾病。預防和消除亞健康,是世界衛生組織21世紀一項預防性的健康策略。

據世界衛生組織一項全球性調查結果發現,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僅佔5%,經醫師檢查,診斷有病的人為20%,約75%的人處於亞健康。

亞健康是一種動態狀態,人們不會永遠停留在這一狀態之中,或者向疾病狀態轉化,這是自發的;或者向健康狀態轉化,這是需要自覺的,,也就是需要付出代價與努力的,要預防,消除亞健康,就需要「主動養生」。

調治的基本原則 01「陰平陽秘」為中醫養生的根本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乃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這是中醫理論的根本立足點,中醫養生學當然也不例外。「陰平陽秘」就是正常體質,也就是健康的,一旦失衡,既再現病理體質,這種失衡不論是先天稟賦,還是後天失調都可引起。

02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中醫學一貫強調養心守神對於增強體質的重要性,心神主要有兩種含義:其一是指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在外表現,包括生理、病理等反映於體表的象徵;其二是指思維、意識等精神活動。中醫養生學,也首先強調守神,故不論氣功也好,太極拳也好,其關鍵在於收心,守神而能入靜。

03固護腎精為養生防老之關鍵

精是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其來源於先天,依賴後天水谷精微的滋養和補充。精入藏於腎中。精、氣、神被譽為人身三寶,而以精為最根本的物質基礎。故《類經》中說「善養生者,必寶其精,精在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身健則病少,神氣堅強,老而益壯,皆本於精也。」

04辨體質,調飲食

常言說:「葯補不如食補」,張仲景曾指出人體「勿妄服藥」,因「藥性剛烈,猶若御兵,兵之猛暴,豈容妄發。」另《千金食治》說:「食 邪而安臟腑,悅神爽志,以資氣血,若能用食平,釋情譴疾者,可謂良工。長年餌老之奇法,極養生之術也」,由此可見養生以食療為先。

05勤鍛煉持之以恆

古語有「動則生,靜則死」的理論,「勤體育則強筋骨,強筋骨則體質可變,弱可轉強,身心可以並完」,說明體育鍛煉對整個身心健康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亞健康的養生方法01生活要有節律

由於社會的發展,工作和生活節奏明顯加快,疲勞包括體力疲勞和腦力疲勞,人們應當要學會休息,不要等自覺累了才休息,而是要主動休息。因為休息是使人體從疲勞中得到恢復的最有效、最符合生理要求的一項自我保健術,也就是為健康充電,平時還要學會多觀察面色、舌象,因為它們常常可以使我們判斷自己的身體狀態。

02要均衡適量的營養主要是注意以下幾點:

1)適量增加動物性食物,提高膳食蛋白質的數量和質量,但也要防止過量;

2)改變以豬肉為主的動物性膳食結構,增加禽類、水產類、乳類的攝入量,限制過多甜食及脂肪;

3)提高大豆製品的攝入量;

4)穩定糧食的攝入量,保持「五穀為養」的良好傳統;

5)保證蔬菜的攝入量,每人每天500克,確保纖維素及礦物質

6)食用菌要納入膳食結構;

7)飲食清淡。

03適度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保持腦力和體力協調的適宜活動,是預防,消除疲勞,防止亞健康,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一個重要因素,具體選擇哪一種項目並不重要,貴在堅持,重在適度。

04培養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近數10年來的研究表明:有很多疾病的發生與人們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關係,如喜食油膩和甜食,缺少運動,導致肥胖、高脂血症、動脈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喜食鹹食品,可導致高血壓;吸煙增加肺癌的發病率等等,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能防止亞健康的發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晨間飲一杯溫淡鹽水;早晚正確刷牙,餐後用溫開水漱口;35°的溫水洗臉;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保持周圍環境的清潔;不吸煙、少飲酒及咖啡,多喝茶;午後小睡;經常浴足;保持和諧的性生活等。

05保持心理健康

現代醫學證實:精神、心理狀態對健康長壽的影響是顯著的,精神情緒對人體健康和衰老起著關鍵的作用,因此首先要樹立「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得其樂」的「三樂「精神正確對待已經發生的種種現實,採取有效方法,適應各種複雜環境、及時調節心理狀態,如到公園散步,聽音樂,作操,或與別人交談,甚至到無人的地方發泄一下等都可以,對於不良情緒持續時間過長仍不能自控者,應該找心理醫師來治療。

06中藥調理、葯膳和食療陰虛型者

(1) 兔肝菠菜湯:兔肝一具,菠菜100克,共煮作湯,湯作成後放麻油適量。

功效:滋補肝腎,滋陰潤燥,養血止血,清肝明目。

(2) 調息補益香蜜:核桃仁50克,五味子2克洗凈加蜂蜜適量搗爛成糊,溫水沖飲。

功效:補腎固精。

(3) 左歸丸:6克,每天3次。

功效:滋腎補陰。

氣陰兩虛型者

(1) 冰糖五果養料羹:紅棗5枚,龍眼肉15克,枸杞子10克,共煮10分鐘,稍涼后,把帶皮生梨及去皮香蕉切碎,放入溫牛乳中,再加入冰糖適量。

功效:補虛滋陰潤燥,壯腰健腎。

(2) 生脈飲:1支,每天3次。

陽虛型者

(1) 五香羊肉:肥羊肉500克,煮熟切片,加鹽,生薑,大蒜,五香粉及黃酒適量拌勻

功效:溫中補虛,開胃健力,溫腎填精。

(2) 韭菜炒蝦仁:韭菜250克,油炒後放入100克鮮蝦仁,再炒片刻,加少許胡椒粉。

功效:壯腎陽,溫中散寒,健胃提神

(3) 右歸丸或金貴腎氣丸6克,每天3次。

氣血兩虛者

(1)龍眼棗泥:龍眼肉300克,大棗250克去核,入鍋煮沸至7成熟,倒入薑汁,蜂蜜及谷麥芽粉,攪勻,略煮成泥狀,每天1~2次,每次15克。

功效:健脾益腎、滋補心血

(2)黃芪烏骨盅:烏骨雞去毛去內臟,洗凈,加浸泡30分鐘的黃芪共入盅內,加水適量,隔水燉4小時即可。

功效:補脾益氣、養陰生血。

(3)歸脾丸6克,每天3次。

功效:補氣攝血。

肝鬱性型者

(1)決明子海帶湯:決明子10克,浸泡后加入海帶35克,入鍋加水兩碗,小火煎熬至一碗,去渣飲湯。

功效:清肝明目化痰。

(2)菊花茶:菊花5克,佛手5克,山楂15克,和鍋加水兩碗,小火煎熬至一碗,去渣飲湯。

功效:解郁去火,清頭目

(3)逍遙丸:逍遙丸6克,每天3次。

功效:疏肝理氣。

痰濕型者

(1)蘿蔔絲餅:白蘿蔔250克,連皮切絲,加入陳皮絲、生薑絲適量及白扁頭50克煮熟后研成泥,加鹽少許,拌成餡做成餅,入油鍋烙餅。

功效:健胃消食化痰濕。

(2)二陳丸或正氣片:二陳丸6克,正氣片3片,每天3次。

功效:健脾理氣化濁。

血瘀型者

(1)甜醋補養豬蹄:豬蹄一隻,洗凈,去毛切塊,加切片生薑和甜醋入鍋,小火煮到豬蹄爛透。

功效:散瘀血,補氣血,健脾胃、能乳汁。

如果大家對自己的亞健康的狀態還不太了解,或者把握不準自己是什麼體質,應該怎樣去食療的時候,建議去正規醫院,請教醫師再來決定。

胡霜紅醫生:現任湖北省中醫院(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美容科主任。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