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小腸穴,調節臟腑陰陽

小兒推拿的穴位有其自身的特點,多分佈在手掌,而且有自身的特殊穴位,推拿時,在手部操作,可以調節臟腑陰陽,使失衡狀態轉變為正常,從而治療小兒的疾病,而且,治療方法綠色健康,現在被越來越多的家長認可和接受。

今天給大家介紹手上的一個穴位,小腸穴。在小兒推拿中,小兒的手上,五指對應五經穴,食指橈側為大腸穴,同樣還有小腸穴。在《推拿三字經》中記載「小便閉,清膀胱,補腎水,清小腸」,意思是,排尿困難,多是因腎陽虛衰,膀胱氣化無力所致的。清膀胱可化氣利尿(小兒推拿中膀胱經位置是從小指尖到腕橫紋一條直線,功效與小腸穴相似);補腎可滋腎溫陽;小腸主化物而分清別濁,大小便異常與小腸有關,清小腸可利小便,加強排尿功能。小便疾患可以選用補腎和清小腸來治療。而且對於小兒腹瀉,就是常說的拉肚子,是可以用清小腸穴的,尤其是水樣便的情況,除了腹瀉的基本用穴外,還要加清小腸穴。

Advertisements

小腸穴

【位置】

小指尺側緣,指尖至指根一條直線。(橈側和尺側在醫學上是個方位詞。以手掌為例,靠小指一側稱為尺側,靠拇指一側稱為橈側。)

【操作】

推法,推3分鐘。

【功效】

下推為清(指根向指尖方向);上推為補(指尖向指根方向),清利下焦濕熱。

【應用】

1、心火熾盛之發熱,口瘡,夜啼,口燥咽乾等。

2、小便赤澀不利,尿痛等。

3、可用於泄瀉,取利小便以實大便之意。

4、補小腸,小腸可用於遺尿,多尿,常與揉丹田,揉腎俞等穴合用。

小兒腹瀉

小兒腹瀉,是小兒的常見病,有的孩子由於一些因素,發為慢性腹瀉,小兒推拿治療小兒慢性腹瀉有很好的優勢。小兒慢性腹瀉病因複雜,臨床癥狀以大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或如水樣為主症,病程在2個月以上,相當於西醫學的消化不良、腸功能紊亂等疾病。病程較長,病情纏綿難愈,口服消炎藥效果不理想,甚至加重,可伴有噁心、嘔吐、腹痛等,嚴重影響小兒的生長發育。

Advertisements

在應用推拿治療的同時,還要注意日常餵養方法。家長要根據小兒不同時期及發育特點,合理的添加輔食,以由少量到多量,由稀到稠,由細到粗為原則。改變餵養方法勿過多過勤,改變時應考慮質量以及進食方法。如氣候炎熱或小兒患病,應暫緩添加新的輔食,以免加重病情。特別注意的是小兒飲食應易於消化,不油膩。如腹瀉時不食蛋黃、骨頭湯等不易消化的易滑腸的食物。還有小兒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能自己進食的小兒,家長應鼓勵其自己進食,不能強喂,更不能一邊玩一邊喂。而且要注意小兒皮薄肉嫩,經絡敏感,治療手法不易過重,以小兒無不適感為宜。推拿和日常調護相結合,共同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