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從「忽如一夜春風來」到「明日黃花蝶也愁」?

【忽如一夜春風來】

不得不承認,在歷經了個人網站、博客、微信的磨礪之後,中國的自媒體人終於進入到了收穫的黃金時代:一批批的媒體人、廣告人、營銷人、文化人都義無反顧地投身到了自媒體浪潮之中;其中一些運營比較好的自媒體賬號開始獲得商業上的變現,廣告主也開始傾向於向自媒體投放或軟或硬的廣告;自媒體人開始成為各大會議的座上嘉賓、KOL導師和公司顧問;資本市場也逐漸關注自媒體的發展,動輒上億的估值和幾千萬的融資一下子不再是那麼遙不可及。

一時間自媒體人風光無限,各類自媒體也風頭正勁大有踩著傳統媒體成為「風口」之勢。在自媒體無時無刻不在曆數傳統媒體的各種「痛點」,在全社會都在鼓吹「人人都是自媒體」的一片呼喊聲中,自媒體的高潮到來了。

【明日黃花蝶也愁?】

然而遺憾的是,自媒體還沒有自嗨多久,盛極必衰的客觀規律就到來了。當朋友圈被過度營銷而刷屏之後,各類微信公眾賬號的打開率極低。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雖然狂歡依舊,但冷靜地思考更有助於看清這場狂歡的實質——這場盛宴無非是被當下的市場踩中了自媒體的G點而已。

既然傳統媒體有痛點,自媒體當然也一定有,如果不想重蹈之前的覆轍,還需深究其痛點並解決之。否則,將會上演從「忽如一夜春風來」到「明日黃花蝶也愁」的歷史最短的戲劇。

【自媒體的痛點】

痛點一:原創內容匱乏

每個行業中除了那幾個耳熟能詳的大號在堅持原創之外,其他的自媒體賬號無非就是複製、拼湊、剪貼甚至抄襲。

你以為「小編」真的那麼好當么!

當你面對每天信息內容高度重合的各類自媒體賬號,當你不厭其煩看到所謂「月經貼」甚至「日經」貼頻繁出現的時候,當你面對無數嘩眾取寵的標題黨大行其道的時候,當你面對各類雞湯、厚黑學、馬雲說等等垃圾內容叫苦不迭的時候。

你還能相信這是自媒體的盛宴么?炒來炒去還是那幾盤殘羹冷炙,誰在認認真真地創造內容呢?即便是絞盡腦汁產生的內容又會瞬間被扒走剽竊,誰讓你的號小呢?

痛點二:缺乏有效管理

絕大部分自媒體目前還處於作坊式發展時期,雖然一部分自媒體人來自轉型的媒體人,但是依然缺乏良好的發布管理機制。

無論是發稿的周期、時間、質量都難以持續的保障,簡而言之還是「人」的隨機性太強。雖然有些人說這正是自媒體的魅力,但是無論哪個廣告主都不會希望投在一個特別沒譜兒的號上。

痛點三:沒有專業的市場化運營

對於一個不算大的自媒體來說,在內容和市場運營上是很難區分的,一方面受制於資金和篇幅的限制,顯得似乎「沒有十分的必要」。

另一方面,客戶似乎更喜歡軟性的廣告投放,讓自媒體對客戶的廣告內容進行「創作」產生出既滿足於客戶的需求有能有自己鮮明特色的廣告內容。

誠然,這對於廣告主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對於自媒體來說,無異於滅頂之災。

痛點四:缺乏行業自律和監督機制

騰訊似乎在逐漸承擔著自媒體管理的責任,對欺詐、色情、謠言的判定尚有法可依;對誘導分享、惡意營銷、抄襲、侵犯版權的管理似乎就沒有那麼有效。

流言總是不脛而走,相互攻擊甚至撕逼是家常便飯,對於散落在全國甚至是全球、並沒有明顯管理機制的自媒體行業來說,監督尚且難上加難,自律更是無從談起。

痛點五:發展規模受限

自媒體創業門檻極低。幾乎不需要多少投入便可以開業大吉,如果你是曾經是媒體人或者是廣告人,在有著內容創作的經驗同時又精於傳播之道的話,便很有可能在市場發展初期便獲得一定的粉絲量級。

但是在進入一定規模之後,經營就會變得力不從心。

內容、市場的運營姑且可以招架,不斷更新的微信技術工具便不是一個媒體人能招架的了。稍有規模的微信公眾賬號不可避免地進入到了團隊化運作。

而接下來的發展,有時就顯得不那麼隨人所願,個人創業變成團隊運營,自媒體面臨著發展的必經之路:正規化、公司化和機構化,但這又恰恰是崇尚自由的媒體人當初離開傳統媒體的理由之一。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