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能治癒宮頸癌?靠病毒消滅癌細胞並非天方夜譚

罹患癌症再染上絕症,這意味著什麼?

1904年,義大利的一位婦女就遇上了這樣倒霉的事。她肚子里長了個碩大的腫瘤,才剛剛被診斷出是宮頸癌,內心無比沮喪之時又不幸被狗咬傷。被咬傷后,醫生為她注射了狂犬病疫苗——一種減毒的狂犬病病毒。

狂犬病病毒

也許是治療及時,這位婦女並沒有狂犬病發,然而好卻運遠不止如此。她那被醫生形容「大得不可思議」的腫瘤居然逐漸消失了,直到1912年,8年過去了,這位婦女的體內都再沒有出現過腫瘤。

這給醫生也帶來了一些啟發,不久後有多名同樣患有宮頸癌的婦女也被注射了狂犬病疫苗,但效果差強人意。1910年的一篇報道寫道:一些患者身上的腫瘤小了——這可能是因為病毒以某種方式消滅了癌細胞。不過,這些患者最終都死於癌症複發。

惡性腫瘤源於變異失控的細胞,它們生長速度飛快,在全身四處遊走,對身體帶來極大的傷害。也正因為腫瘤細胞分化度低生長速度快的特性,放射線對其的殺傷力遠遠強於正常體細胞,放射療法因此誕生。它與化學療法是目前非手術治療癌症的主流方法。它們的缺點也顯而易見,靶向性差,病人承受的痛苦甚至比不接受治療還要大。

狂犬病毒能抑制宮頸癌的個例出現給了科學家們新的思路。起初,工作的重心在尋找天然或減毒后的病毒,發現水痘病毒和麻疹病毒對白血病和一些淋巴瘤具有抑制作用。但這仍然是相當危險的,這些病毒即使經過減毒處理也依舊具有一定的致病能力。另一個棘手的問題是人體的免疫系統並不會給病毒亮綠燈,還沒向腫瘤開槍,病毒就已經被免疫系統緝拿歸案了。

直到沃森和克里克揭示了遺傳物質的結構,分子生物學興起,改造病毒成為可能。獵殺腫瘤的病毒被稱作溶瘤病毒,目前人為改造過的一些溶瘤病毒有甲流病毒,腺病毒,麻疹病毒以及單純皰疹病毒*。

*註:單純皰疹病毒HSV分兩型,一型主要導致上半身的癥狀,如口唇部潰瘍、皰疹性皮膚炎,二型主要導致生殖器皰疹。

口唇皰疹在中國常被認為是上火的癥狀

溶瘤病毒感染細胞的特異性強,這是由病毒表面蛋白質和宿主細胞表面受體相互作用而決定,因此誤傷正常細胞的概率極低。早在2005年,我國就批准了溶瘤病毒H101用於治療晚期鼻咽癌。

近日,中山大學顏光美教授團隊在美國《科學轉化醫學》上報告了在溶瘤病毒M1研究上取得的重要突破。M1病毒在1964年就被發現,是一種由海南的蚊蟲傳播的病毒,對人不致病。小半個世紀后研究人員在實驗中偶然發現M1病毒可將大鼠體內的膠質瘤溶解,被認為是一種非常有潛力的溶瘤病毒。

中山大學教授顏光美

顏光美團隊的重大突破在於發現了一類靶向內質網相關降解通路的小分子化合物,可將M1病毒的抗腫瘤活性增強3600倍。如果把溶瘤病毒比作經過訓練的士兵,那這種小分子化合物就是士兵的強力武器。經過在大鼠、食蟹猴等練兵場的演練勝利后,M1病毒已經磨刀霍霍,計劃在2018年申請臨床試驗。

溶瘤病毒從發現到應用的過程中,科學家努力改造病毒表面的蛋白質,讓其攻擊特定的細胞,又改造病毒表面的特徵,使其能過逃過免疫系統的追殺。以醫學的角度來看,太精妙極了;但若以武器的角度來看,卻也恐怖至極。

*參考資料

科學松鼠會 《溶瘤病毒:抗擊腫瘤的利器》 作者:貝塔-魚

環球科學 《用病毒獵殺腫瘤》

新華社 《中國科學家給抗癌病毒綁上「烈性炸藥包」》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