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共品鑒

感遇 其七 (張九齡)

江南有丹橘,經東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惟所遇,循環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註釋:

①豈伊:難道僅僅。

②歲寒:出自《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後人常用此比喻磨練意志。

③薦:進獻。

評析:

此詩是張九齡《感遇》十二首中的第七首。這是一首歌頌丹橘的詩,寫於謫居地荊州江陵,恰是故楚之地,故而此詩與屈原的《橘頌》異曲同工。本詩開篇即表達了詩人對丹橘的喜愛之情,他以「自有歲寒心」形容丹橘,讚美丹橘樹具有松柏一樣耐寒的品質;進而轉到丹橘,詩人說它味美,是進獻嘉客的良品,然而卻因交通不便而進獻無門,表達出詩人對丹橘命運的無奈與嘆息;詩的結尾,詩人將丹橘的命運與人的命運聯繫在一起,借歌詠丹橘排遣自己不被重用的憤懣之情,同時也表達出詩人清高的品性。

木蘭花 (錢惟演)

城上風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

情懷漸覺成衰晚,鸞鏡朱顏驚暗換。昔年多病厭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淺。

註釋:

①鸞鏡:背面飾有鸞鳥圖案的鏡子。

②芳尊:盛滿美酒的酒杯。尊,同「樽」,酒杯。

評析:

這首詞是作者暮年感懷傷春之作,基調凄婉。上闕由景入情,前兩句分別描寫了城上和城下兩處的風景,點出春的節氣,隱隱流露出作者傷春的情懷;后兩句抒情,作者直言因傷春而牽起愁緒,淚眼婆娑,不能自抑。下闕抒懷,闡明為何而愁。作者感懷自己日漸衰老,而又困苦多病,想必不久於人世,於是嘆時光之不復,同時也是對自己仕途失意、無所作為的感傷。結尾處借酒消愁,將全詞愁緒推向高潮。

【中呂】 喜春來 (張弘范)

金妝寶劍藏龍口,玉帶紅絨掛虎頭,綠楊影里驟驊騮。得志秋,名滿鳳凰樓。

評析:

這首曲子是伯顏同名曲作的唱和之作。作為攻破南宋的主帥之一,作者作此曲抒發了自己春風得意,意氣風發的喜悅之情,充滿豪壯之感。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