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靈芝的生長,思考「野生」或「人工栽培」好?

如果你明白,與其去山裡采不知名的野菜,不如去有機商店買「專業農家用有機方式栽種的特定品種的青菜」,那麼在面對靈芝到底是「野生好」還是「人工栽培好」的問題,也許就不會好睏惑了!

不管是野生或人工栽培,「長出一朵靈芝」的定律是不變的,所以還是先來看一朵靈芝是怎麼長成的,再來討論到底是「野生」還是「人工栽培」比較有利於靈芝的生長。

靈芝的生長過程

(1) 孢子發芽

如果把靈芝比喻為人,那麼孢子就像精子或卵子,只是它的性別比人類複雜,有4種。

當靈芝發育成熟時,孢子從子實體底部向外彈射,只有極少數能飄落在合適的樹種,並長出有如絲狀物的「芽」,此即所謂的「初級菌絲」。

在光學顯微鏡底下拍的,靈芝孢子發芽、長出初級菌絲約48小時的模樣。(圖片提供/許瑞祥)

(2) 長菌絲

孢子發芽時,旁邊如果剛好有另外3種不同性別,且屬於同一菌種的初級菌絲,四者就能相互交配形成「次級菌絲」,並進一步從木材中汲取養分,長出更多白色的菌絲,交織而成「菌絲體」。

靈芝的菌絲體就像培養皿里白色一絲絲的東西,此為靈芝菌種在實驗室培養21天的結果。不過這樣的生長條件只會長出菌絲,無法形成子實體。(圖片提供/許瑞祥)

(3) 長齣子實體

到此為止都是檯面下作業,等到菌絲體累積足夠的能量不再生長了,才會「出芝」,亦即從木頭上冒出乳白色的「子實體原基」,逐漸延伸出菌柄,再展開菌蓋,慢慢長成一朵靈芝的模樣。

菌蓋最外緣有一圈乳白色的部分,此為靈芝的生長區。當它消失時,菌蓋就會停止向外擴展,但子實體仍會繼續增重、增厚直至成熟,此時在菌蓋里孕育多時的孢子們,也已經蓄勢待發。

上圖為人工原木栽培的靈芝(原木埋在地下)從出芝、展開菌蓋、進入成熟期的過程。(圖片提供/李曄)

(4) 釋放孢子

當靈芝成熟時,孢子會從子實體底部向外彈射,重複「發芽→初級菌絲→交配→菌絲體→子實體」等過程,為長出下一朵靈芝而努力。

圖中布滿在子實體和地上那層厚厚的褐色的粉,就是靈芝孢子。(攝影/吳亭瑤)

「野生」 與「人工栽培」的思考

在野生環境下,整個靈芝的生長過程最長需要半年。想要順利走完全程,除了最困難的「交配成功」,更需要溫度、濕度、光照、通風、養分等各種後天條件配合,否則靈芝可能就長不出來或長不好。

好不容易長成一朵靈芝,還得請老天保佑它們別受蟲害和其他微生物侵襲,更要趕在孢子釋放前採收,才能保住靈芝的利用價值。

問題是去哪裡找那麼多成熟飽滿的野生靈芝?哪有那麼多人力可以老跑山上找靈芝、采靈芝?

反觀人工栽培的靈芝,從品種篩選到生長條件,都受到嚴格的管控和保護,不論從質量控制或量產需求來看,都是野生靈芝無法比擬的。

有些人會誤以為「在深山裡吸收日月精華」是野生靈芝的優勢,但真實的劇情卻是「任憑風吹、日晒、雨淋、蟲蛀」,這也是為什麼一朵好的靈芝在古代如此珍貴的緣故。

然而隨著時代進步,人們已經發展出可以掌握靈芝品質和產品的人工栽培技術,這時還要走回頭路嗎?

如果你明白,與其去山裡采不知名的野菜,還不如去有機商店買「專業農家用有機方式栽種的特定品種的青菜」,那麼靈芝是野生好或人工栽培好,不也是同樣的道理?

參考資料/吳亭瑤著, 《靈芝,妙不可言》,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7.

【關於作者/吳亭瑤】

現居台北市。自1999年開始報道靈芝的第一手消息持續至今。現為台灣《靈芝新聞網》記者、《健康靈芝》雜誌特約編輯,著有《靈芝,妙不可言》。

★本文經作者獨家授權刊登,所有權歸仙芝樓所有

★未經仙芝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經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仙芝樓

★違反上述聲明者,仙芝樓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