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公共職介服務的痛點與可塑性

四川自貢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胡珍劍

隨著公共就業服務的發展和變革,公共職介服務也隨之會發生變化。但是,不管怎樣變化,公共職介服務都是公共就業服務的核心內容。因而對公共職介如何開拓創新是我們不得不去思考的問題。筆者對公共職介目前的痛點與可塑性有以下觀點:

公共職介服務痛點

一是服務內容單調,以固定思維做固定事;

二是服務後勁不足,人財物沒有充分的保障;

三是服務方式粗放,缺乏精細化的服務方式;

四是服務手段落後,缺乏創新思維;

五是平台功能單一,缺乏資源整合。

這些痛點威脅著公共職介服務機構的地位以及生存與發展。如果這個陣地的作用未發揮好,將直接影響到整個公共就業服務。所以,公共職介服務如何「去痛養顏」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Advertisements

公共職介服務的可塑性

公共職介服務如何隨機應變、趨利而生?如何破繭成蝶?說到底必須尋找可塑性 ,要「去痛養顏」,但不是簡單的「搽脂抹粉」,而更重要的是,煉「內功」。

(一)放眼就業大局。

一是把職業介紹工作置身於整個就業工作中。就業工作抓的根本是關於就業和創業的問題,而職業介紹服務的核心就是要幫助服務對象實現就業和穩定就業,那就必然和就業和創業結合起來一起思考;要主動融入、用其資源。二是把職業介紹置身於客體的發展中。一方面置身於整個人的職業發展中。就是說不是單純的指導就業和穩定就業。還要涉及人的職業生涯發展。另一方面置身於用人單位的人才招聘、人才培養與人才管理服務中。為用人單位在人力資源方面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和幫助。同時,要開發服務項目,提高服務質量。

Advertisements

(二)精雕細琢

一是 」面「上 精雕細琢

人社部要求:」整合窗口服務資源,推動同類服務窗口合併和功能重組,在完善「一站式」服務的基礎上向「一櫃式」服務轉變,實行「前台綜合受理、後台分類處理」。這就可以公共職介機構為平台,建立公共就業服務中心。融入公共就業服務的內容,實施公共就業服務職能前台化,從而,將公共職介服務緊緊的融入公共就業服務服務中。

二是」點「上 精雕細琢

以公共職介服務目前普遍薄弱的、大有文章可做的職業指導(主要指就業指導,以下相同)為主來思考點上創新。對此,我想首先要轉變職業指導觀念。由過去粗放式的崗位介紹,信息對接,轉換為精細化的職業指導服務,所有的方法與內容都必須圍繞就業和穩定就業對象的需要。對此,我以為可以採取職業指導4+1循環模式。即: 4+1循環模式

第一環節:職業素質測評。對服務對象開展職業素質測評是職業指導的一項專業性和基礎性的工作,它需要具有職業指導專業性人員實施。主要是應用相關的軟體進行測評,對測評結果進行專業性的解釋與分析,並與服務對象進行交流, 獲得服務對象科學的職業素質結論。通過素質測評,引導就業人員,從自我認知開始,科學確定自己的就業錨。

第二環節:職業生涯設計。根據素質測評反應出的心裡特徵和外在條件進行評定、分析和研究的基礎上。幫助服務對象設定長期的發展目標,並制定相應的發展步驟和具體活動規劃。引導已經就業的職場人樹立自己不同階段的目標,同時,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根據具體情況調整自己的生涯規劃,實現就業和穩定就業。

第三環節:提升職業素養。組織他們有針對性的參加要到達生涯目標需要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的培訓。同時可以組織模擬求職、求職現場觀摩、面試技巧等體驗試培訓。

第四環節:後續跟蹤服務。完成前面的程序后,對還需要諮詢和幫助的服務對象實施後續跟蹤服務。對重點群體的後續跟蹤服務要做到一對一職指導,在人生的成長路上給與後續的幫助和支持。同時,發現成功典型,給與宣傳,樹為榜樣。目的:幫助勞動者實現職業生涯發展和用人單位的人才培養與發展。

上面四個環節還必須貫穿一項工作:監督與評估。

評估需要專業工具、專業人員根據特定內容,做好全程記錄總結分析。目的是:評估效果,為職業指導工作者、職介服務機構或管理者提供改進工作和決策依據

(三)抓鐵有痕

習近平主席在一次中紀委會議上講到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工作,做到善始善終、善做善成。而職介服務工作也應如此。職介服務工作的抓鐵有痕可從以下方面來思考:

第一,瞄準指導目標

一是對象目標:職業指導不能泛泛而抓。當然更要瞄準服務群體,同時對群體進行分類指導。一是幫助職場外的群體就業,如:返鄉創業人員、退伍專業軍人、殘疾人、大學生、高職高專學生、下崗失業人員、勞改釋放人員等;二是幫助職場內的群體穩定就業:如,深入企業及原意接受職業指導的相關單位。

二是指導內容目標:職業指導內容可圍繞下面進行:1、就業形勢;2、就業政策;3、就業與用人觀念;4、職業生涯規劃設計;5、職業素質提升;6、求職技巧、7、自薦書撰寫;8、就業法律常識、9、職業道德;10、人職匹配原則;11、招聘技巧等。

第二,構築立體式指導模式

職業指導的形式要多樣化、人性化。實行「三、三結合」。

1、三種形式:一是集中式指導:針對一部分群體,如:轉業退伍軍人,組織專家在他們當年轉業回地方時,進行集中指導,使他們在人生的關鍵路口得到貼心的幫助。二是分散式指導:定期組織專家在服務場所候診,方便不同群體的服務對象獲得幫助。三是融入式指導:即職業指導融入創業就業培訓中,如:開展創業培訓、技能培訓時,跟進職業指導,讓每一位學員都能給自己進行科學的職業定位。

2、三個平台:建設三個職業指導平台。一是信息對接平台,實現線上線下服務;二是構建就業訓練營,培養職業技能和職業核心能力。為勞動者構築「職業體驗「與「職場充電」的港灣。就業訓練營可以通過公共職介服務機構,也可以通過政府採購形式進行。三是、就業見習基地,提供就業前的實習鍛煉平台。

第三,實施「段、類」指導

1、階段性指導:不同階段施予不同的方法,第一階段:準備期。可開展就業意識、職業生涯規劃等專場講座。還可通過就業大講堂、專題活動等形式采培訓法、面談法等方法,使其對象能從主觀上主動參與進來。第二階段: 對他們實施4環節循環模式的職業素質測評和職業生涯設計兩個環節。此時,可用面談法、測試法、分析法等。第三階段:提升職業素養,對他們開展4環節循環模式的職業素養培訓,針對其短板對他們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題培訓和交流學習。這個階段可採用專項活動,專題培訓,觀摩法,體驗法等。第四個階段, 是4環節模式的後續跟蹤服務環節。這個階段可用面談法、分析法、回訪法、座談法等

2、分類性指導。不同類型的對象施予不同的方法。

如:大學生、轉業軍人等可以專項活動為主的方法;對殘疾人採取個人諮詢的一對一方法。對散在社會上的下崗失業人員可採取專家坐診、線上服務和視頻講座等方法。

(四)建立機制

第一,夯實隊伍

1、打造自身的專業化、職業化的職業指導隊伍。通過組織定期輪訓和專題培訓等方式,全面提升工作人員能力和素質。

2、建立職業指導專家團。專家團由專兼職和行業內外的人士組成。定期或不定期的邀請有經驗的專家團成員坐診和做專題培訓,同時幫助提升就業指導人員水平。

3、培養勞動保障協理員隊伍。基層有大批的勞動保障協理員,他們有做好職業指導的基礎,可以培養他們成為就業指導的輔助力量。

第二,政策注入

人社部規定:「充分運用就業創業服務補貼政策和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機制,擴大服務供給,提升服務專業化水平」。這就為公共職介服務提供了政策支持。

第三,設立機構。為強化公共職介的作用和地位,可建立如就業指導中心、就業服務中心等,在中心內設置相關的服務工作室,如:就業指導室。把就業指導作為創新就業工作的重要抓手來抓。

第四,明確責任。明確領導和相關工作人員的職能和職責,專司其職,量化其工作內容和結果。同時,每個職介機構設立首席職業指導師,起到骨幹帶動和引領作用。

第五,多方聯動。人社部要求:「推進公共就業服務區域協作,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重點地區共建共享 ,在服務內容、服務流程、服務標準等方面實現一體化「。根據這個要求我們可以採取:橫向聯動:各級公共就業職介機構與企業、學校、機關實現橫向聯動。縱向聯動:省與市州、區縣實行縱向聯動。重點是整合人財物等方面的資源,也可以探討項目合作的形式注入。

第六,保障經費。主要是三方面的保障:一是制度保障,如:相關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二是硬體設施保障,主要是必要的辦公和服務設施。三是如:經費保障,如:辦公經費、人員經費、專家服務經費、提升職業素養的培訓經費和後續跟蹤服務經費以及大型活動經費等。

職業指導結果:不僅要突出就業和穩定就業,還要強調職業生涯規劃設計,追求素質提升與人才的發展!

運營人員: 魏宇波 MX008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