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的冷知識,你都了解么?

來源:外科醫生的日常

這篇文章將要告訴你以下內容:

最早的手術室是什麼樣的?

手術室如何發展到今天?

什麼是「層流」?

手術里可以放音樂么?

手術室為什麼大都在4樓5樓?

中美手術室的區別在哪裡?

手術室偷衣服居然成為問題?

「手術室」這三個字,好像自帶「軍事重地,閑人免進」的光環。其實,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人的一生中,可能都去過手術室,可能是出生、可能是闌尾炎、膽結石、割包皮、做人流,或是剖腹產生孩子,又或者是經歷過真正的危難時刻和生死時速。

醫務工作者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式手術室,實習的時候,不管是內科外科還是護士,多少都進入過手術室。可能很多人還懷念剛進入手術室的興奮感,甚至對因為一點點小生疏就被巡迴護士罵的狗血淋頭的經歷記憶猶新。後來畢業了,有些人進入內科,一輩子也很少有進入手術室的機會了;而有些人進入了外科,手術室就成了家常便飯;甚至還有一些人選擇了做手術室護士、麻醉師這樣的職業,幾乎所有的工作時間都在手術室,也可以說把一輩子都獻給了手術室。

即使如此,很多人依然覺得手術室有神秘感,有或者對手術室有一種特殊的情懷。那麼我今天就來說手術室里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現代的手術室不僅是一間間的手術間,更多的包括一整套的供應系統,水電暖,消毒,清潔,護理,麻醉,病理,手術,整個團隊和容納這個團隊工作的場所。

那麼,你知道最早的手術室在哪裡么?

早期的記載是這樣的,1846年美國麻省總醫院口腔科的醫生進行口腔科手術,當時的手術地點是在圖書館的階梯教室。有用寬敞的空間,足夠的照明,還提供一定的教學空間。現在看來,這就是手術室的最早雛形。

早期的手術室和現在手術的區別並沒有多大,最大的區別其實是在是否有預防污染的措施。但是當時還沒發現細菌和疾病的關係,更沒有發明無菌術。所以在那個時代,教室確實是非常好的手術場所。而且當時外科手術還是稀罕事,慕名來參觀學習的人也是蜂擁而至,更大的場館,更多的參觀人數也成為了那個時代手術室的標配。據說那個時候觀摩手術還需要買票,就像看一場秀。雖然並不科學,也沒有保護患者的隱私,但是更多的參觀學習,讓外科學思想的快速的普及開來。

隨著李斯特發明了無菌術、消毒術,還有一系列的器械(手套、口罩、帽子、隔離衣等)的使用和無菌觀念的建立。現代模式的手術室也開始出現。

首先就是封閉的空間,提供更加清潔的環境,而且還開始配備空調暖氣等等現代化設備。我查了一下,空調也是在1876年才發明。想想當時,在炎熱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做手術,對患者和醫生都是極大的考驗。

1887 年, 德國外科大夫古斯塔夫·諾貝爾就提出了手術的問題,並且展示了自己的手術室。其實就是簡化了裝飾,用一些更容易清洗的材料,並且加強了對手術室的清潔,也有人認為這就是最早的手術室。從1886年,蒸氣滅菌法誕生;1887年,手術室的洗手法開始投入使用;1897年,手術時開始使用口罩;1898年,開始使用手術衣,最終,到了1937年,現代手術室的才在巴黎世博會上被確立。各個醫療機構也開始紛紛效仿,建立一個標準的手術室成為外科學發展的基礎。

後來,隨著外科學的進一步發展,一個手術室開始供不應求。於是,大部分的醫院都需要更多的手術室並且統一管理。這樣很快提高了手術室的運行效率,並且便於管理。

什麼是「層流」?

剛才說了,手術室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配置就是對污染的控制。需要普及一個概念:層流。層流手術室是採用空氣潔凈技術對微生物污染採取程度不同的控制,以達到控制空間環境中空氣潔凈度適於各類手術之要求。簡單來說,其實就是對微生物控制的方法。

層流手術室還可以提供適宜的溫度、濕度,創造一個清新、潔凈、舒適、細菌數低的手術空間環境,使病人在手術時組織受到儘可能少的損傷,並大大減低感染率,尤其是顱內手術和燒傷手術,保證病人術后能更快更好地恢復。當然,不僅有層流手術室也有層流病房,最大的目的只有一個,預防感染。

美國聯邦標準1000級為每立方尺空氣中≥0.5μm的塵粒數,≤1000顆或每升空氣中≤35顆。10000級層流手術室的標準為每立方尺空氣中≥0.5μm的塵粒數≤10000顆或每升空氣中≤350顆。也就是我們說的千百萬級。有時間也可以參照這一段,看看你所在醫院層流病房的級別。

手術室為什麼都在4樓5樓?

據我所知,大部分的手術室都設在4樓或者5樓,或者是5樓更衣室、4樓手術室。這個問題我也一直很好奇。經過詳細的查詢,並沒有找到對於手術室的位置和樓層絕對的要求。但是找到了以下的標準:手術室應設在安靜、清潔、便於和相關科室聯絡的位置。比如藥房、麻醉科、病理科、影像科、檢驗科、血庫還有外科,都應該圍繞在手術室的周圍。避免一些可能出現污染和危險的區域,比如鍋爐房、垃圾站、吵鬧的街道等等。一般的醫院手術室都最重要的科室之一,一般都設置在主樓。那麼,一樓一定被急診科佔據,急診你懂的。然後門診、影像、檢驗、藥房這樣人流量最大的科室佔據了2-3樓,手術被安排在儘可能靠近這些科室的樓層。因此,4樓和5樓成了最合理的選擇。

現在手術室不僅提供場所那麼簡單,成為了最燒錢、最先進的設備的展示場所。各種設備被做的越來越小,只要能推進手術室,一定會推進手術室。早期建的手術間堆滿各種先進設備,已經擠得站不下人了。手術室的設備也是衡量醫院水平的重要標準。對於這些奇奇怪怪的設備,以後詳述。

手術室可以放音樂么?

去過手術的一定都知道,中國手術室里相對比較緊張,雖然有的外科醫生也是段子手,但是整體風格確實安靜嚴肅的,彷彿掉一根針在地上的聲音都可以聽到。但是進入美國的手術室,就會被很大聲的背景音樂震撼到。不管是鄉村、爵士還是搖滾,你可以聽到各種音樂風格。做手術的時候,甚至可以和著音樂的節奏。

早在100年前,美國醫生Evan Kane 在JAMA雜誌發表了comments就提到在手術室里放音樂可能存在的優勢。他提出通過放音樂,可以更容易的讓患者平靜下來。此後也正是他第一個報道了手術室里播放歌曲給患者進行闌尾炎手術,並且得到了廣泛的認可。那個時候的音樂播放設備還是留聲機而已,他們就堅持把沉重的留聲機搬進寸土寸金的手術間。後來的研究還報道手術室里的音樂還可以幫助手術者在較長時間的外科手術中減少精神的疲勞。甚至還有研究報道什麼樣的音樂更適合在手術室播放,最後的結果的古典音樂。我們都知道,音樂確實可以讓人放鬆,這一點在手術室中也沒有變化。我們為什麼不放?可能是高曉松說的中華民族從來就不是一個沉迷音樂和藝術的民族。

唯一對於音樂的擔心就是可能會讓人沉浸於音樂忽視潛在的危險。其實手術醫生和麻醉醫生大都心中有數,在需要的時候完全可以關閉或者調低音樂音量。

手術衣隨便穿

在中國手術衣都是在要求進出手術室時更換的。洗手衣只能在手術室穿,偶爾有麻醉師、醫生或者護士穿著手術衣出入普通病房,都會被要求捲起褲腳、穿上隔離衣等,儘快保證洗手衣的清潔。進入手術室,也要統一換鞋。人一多鞋子不夠,對於來得遲,或者實習醫生,可能要被迫去穿其他醫生剛脫下來,來不及消毒的鞋子。

而美國的洗手衣幾乎穿到了隨心所欲的地步。除了醫生可以穿白大褂,洗手衣也等同於工作制服,洗手衣裡面再穿件長袖這樣不時髦的搭配也比比皆是。不僅穿著手術衣隨意出入手術室,醫院周圍的公園、餐廳、超市隨時可見穿著手術衣的醫務人員。甚至有人穿著手術室的洗手衣去跑步、爬山。由於醫院免費清洗消毒手術衣,工作繁忙的醫務人員完全省去了洗衣服的麻煩。不過說實話,美國的醫生比中國的醫生可是輕鬆的多。關於鞋子,美國手術室也可以隨意穿著自己的鞋子。不僅沒有清潔換鞋、甚至連鞋套也可有可無。最大的好處是穿自己的鞋子比較舒服,而且在手術室里走動也比穿拖鞋更加安全方便。

其實早在80年代,就有美國學者提出手術衣應當每次進入手術衣的時候清潔更換,但是至今他們居然都沒有施行這一方式。不知道是懶,還是經濟學考慮。「長期不更換,內外到處串」的手術衣是否會造成手術區域的污染隱患,依然值得擔憂。

不僅如此,丟失手術衣居然都成為了一個問題。只要隨便搜索一下,如何避免洗手衣的盜竊居然成為了歐美醫院管理雜誌探討的一個問題了。以前是一般人也不會偷竊手術衣,只是外科醫生穿了就扔,懶得歸還。歐美外科醫生懶到這種程度,都沒有改變手術室的管理方式。可見他們的醫生是多麼幸福。

奢侈的一次性醫療設施

中國的手術衣大多用布制,反覆清洗消毒。可以看到新的和舊的手術衣完全兩種顏色。新的手術衣深綠色,舊的手術衣已經清洗成淺綠甚至發白了。因為需要成本控制,負責手術器械的護士長就像精打細算的媽媽一樣,在保證服裝被服安全有效的同時,避免一切不必要的開支。因為這些額外開支不僅需要走長長的審批手續,有些甚至要納入科室獎金核算。也就是說,換的太勤了需要自己掏一部分錢。甚至醫生多次上下手術,多次更換手術衣都會導致護士長的白眼,覺得過於浪費。

反觀美國,手術室里除了機器和人,所有的東西都是一次性的。各種接觸病人的被服、手術衣、手術器械,基本上都是用完就扔。而每股醫生護士在可以反覆上台下台,手術衣可以隨意穿脫。只要有時間,脫去手術衣吃點東西、喝杯咖啡,休息個5分鐘再上台,或者是兩個護士每一個小時替換一下,完全沒有問題。這就是中國醫生可望而不可即的軟性福利,而且可以讓他們保持更好的工作狀態。這些一次性產品的使用,費用當然都是記在患者頭上。

不論是手術室服裝和鞋子的隨意穿,手術室放音樂,手術的一次性產品使用。有一種體會就是他們更在意醫生的感受,想辦法給醫生提供福利;而我們的醫院確實是以患者為中心,再就是節約資源。不比較不知道,和資本主義的一切為了錢相比,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口號,聽起來好像是假大空,但是他確實影響這中國衛生工作者的一代人。我們學西醫,並沒有生搬硬套,而是結合中國國情,把他們樸素化了。

在美國,沒錢沒保險,對不起,沒法做手術,理所當然,如果你還喋喋不休,直接報警。在中國,如果因為錢的原因拒絕患者,可能很快會招來無良醫生只為錢的吐槽,更有甚者,因為患者欠費,藥房不發葯,導致家屬對於醫護人員做出不理智行為已經屢見不鮮。

其實,手術室,不僅僅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場所,更是許多醫療工作者獻出一生的地方。他們不僅把青春熱血灑在這裡,甚至把自己的生命也交給了這裡。還記得實習醫生格蕾劇情中,Grey把母親的骨灰撒入了手術室的洗手池,看著冰冷的水槽里,母親的骨灰,順著清潔的水流緩緩流走,無數觀眾跟著主角一起熱淚盈眶。

沒錯,醫生也是人,有生老病死。他們不能救活所有的人,甚至對於大多數疾病都束手無策,甚至自己也倒在了一生致力攻克的疾病上;醫生也是人,他們也有七情六慾,家庭瑣事,心情波動,都會影響手術效果,每天看著冰冷的器械和呻吟的病人,抑鬱的危險遠超過一般人群;醫生也是人,也吃五穀雜糧,幾個小時十幾個小時的手術,不吃不喝不拉不撒,他們不累不困么?他們天生就該是這樣的么?他們在救人的同時難道不也是傷害和消耗著自己的生命。

以前總是有個這樣的邏輯:反正中國人多,你不願意來,還有人排隊等著上。我們學著西方國家提高了醫療技術,無數患者因此受益;但是醫生好像比從前更累了。那麼多醫療工作者去西方國家學習,如果說哪裡學的不好,就是完全沒有學會如果提升自己的地位和價值。中國的患者,其實很幸福,因為真的大多數醫生還秉持著「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品質。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