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入門:女性生殖系統解剖特點

女性特有的生殖系統解剖包括骨盆和內、外生殖器官及其相關組織與鄰近器官。了解女性生殖器解剖特點,對學習婦科學有很大的幫助。

◆ 骨盆的解剖
骨盆是胎兒娩出時必經的通路,其大小、形狀對分娩有直接影響。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及左右兩塊髖骨組成(圖1)。連接骨盆各部之間的韌帶有骰結節韌帶、骶棘韌帶,此兩韌帶在妊娠期鬆弛,有利分娩時胎兒通過。骨盆的主要關節有骶骼關節、骶尾關節、恥骨聯合,這些關節活動在妊娠期稍有增加,也有利於胎兒順利通過。
◆ 外生殖器解剖
外生殖器解剖指生殖器官的外露部分,又稱外陰,包括恥骨聯合至會陰及兩股內側之間的組織(圖2),由陰阜、大陰唇、小陰唇、陰蒂等組成。
1.陰阜位於恥骨聯合前面隆起的脂肪墊,有陰毛生長,呈尖端向下的三角形。陰毛為女性第二性徵之一。
2.大陰唇為靠近兩股內側的一對隆起的皮膚皺襞,其皮下脂肪層內含豐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經,局部受傷易形成血腫。未婚婦女大陰唇自然合攏,經產婦的向兩側分開,絕經后呈萎縮狀。
3.小陰唇 位於大陰唇內側的一對薄皺襞,表面濕潤,色褐、無毛、富於神經末梢,故極敏感。
4.陰蒂 為位於小陰唇之間頂端海綿體,有勃起性,陰蒂頭富於神經末梢,極為敏感。
5.陰道前庭 為小陰唇之間菱形區,前方有尿道口,後方有陰道口。
6.前庭大腺又稱巴氏腺。位於大陰唇後部,如黃豆大小,左右各一,腺管開口子小陰唇與處女膜之間的溝內,如果細菌感染可以形成膿腫或囊腫。此外還有尿道口、陰道口及處女膜。
◆ 內生殖器解剖
內生殖器解剖包括陰道、子宮、輸卵管及卵巢,后兩者又稱為附件(圖3、圖4)。
1.陰道位於真骨盆下部的中央,為性交器官,月經血排出和胎兒娩出的通道。環繞宮頸周圍的部分稱陰道穹窿,分前、后、左、右四部分。后穹窿較深,其頂端與子宮直腸陷凹貼接,後者為腹腔的最低部分,臨床上作后穹窿穿刺術在此進行,對診斷有重要價值,也是手術的途徑。陰道上端比下端寬,後壁長約10~12厘米,前壁長約7~9厘米。平時陰道前後壁貼近。陰道有較大的伸展性,又富有靜脈叢,故局部受損傷易出血或形成血腫。陰道黏膜受性激素影響,有周期性變化。
2.子宮位於骨盆腔中央,呈倒置的梨形,成年人的子宮重約50克,長約7~8厘米,寬4~5厘米,厚2~3厘米;子宮分子宮體、子宮頸,在子宮體與子宮頸之間最狹窄的部分稱子宮峽部。子宮為一空腔器官,腔內覆蓋子宮內膜,從青春期到更年期,子宮內膜受卵巢激素的影響,有周期性改變併產生月經。性交時,子宮為精子到達輸卵管的通道;受孕后,子宮為胚胎著床、發育、成長的所在;分娩時排出胎兒及其附屬物。子宮頸內臟呈棱形,稱為子宮頸管。未產婦的子宮頸外口呈圓形;已產婦的子宮頸外口呈橫裂狀。子宮頸慢性炎症可引起糜爛,如不及時治療可能惡變,形成宮頸癌。
3.輸卵管為一對細長而彎曲的管腔,內側與子宮角相通連,外端遊離,並與卵巢接近,便於攝取卵子。輸卵管各部分(圖5):①間質部或稱壁內部,是通入子宮壁內的部分,長約1厘米;②峽部在間質部外側,長約2~3厘米。輸卵管妊娠常發生在此處;
③壺腹部,在峽部外側,管腔寬大,長約5~8厘米,如妊娠著床在此處併發育,一旦破裂會引起嚴重出血;④漏斗部或傘部,為輸卵管末端,開口於腹腔,呈遊離狀態。
4.卵巢 為一對扁橢圓形的性腺,產生卵子及激素。成年女子的卵巢約4厘米×3厘
米×1厘米,重5~6克,呈灰白色;絕經后卵巢萎縮變小、變硬。
卵巢位於輸卵管的後下方。卵巢分皮質與髓質兩部分,皮質在外層,其中有數以萬計的始基卵泡(原始卵泡)及緻密的結締組織;髓質在卵巢的中心部分,含有疏鬆的結締組織及豐富的血管神經、淋巴管及少量平滑肌纖維而無卵泡。
◆ 鄰近器官
女性生殖器官與骨盆腔其他器官不僅在位置上互相鄰接,而且血管、淋巴及神經系統也相互有密切聯繫,當某一器官病變時可以影響、累及鄰近器官,故在婦產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上互有影響。與女性生殖器官關係較為密切的鄰近器官有尿道、膀胱、輸尿管、直腸及闌尾。女性尿道短而直,又接近陰道,易引起泌尿系統感染。膀胱位於恥骨聯合之後、子宮之前,膀胱充盈可影響子宮及陰道,這對婦科檢查、婦科手術及產科分娩都有重要意義。輸尿管位於臨近子宮頸2厘米處,在子宮動脈的後方與之交叉,經陰道側穹窿頂端入膀胱壁,這在婦科手術時應引起警惕。直腸上接乙狀結腸,下連肛管。婦科手術及分娩處理時均應注意避免損傷肛管、直腸。闌尾在炎症時有可能累及子宮、附件,在診斷與鑒別診斷時必須注意。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