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傳統治法:治癰瘍法


  治癰瘍法,是使用清熱解毒、透膿泄毒的藥物,使癰瘍消散 和易於收口的方法。但癰瘍種類多,治療方法也很多,這裡只討論一部分。治癰瘍法,一般可分內治與外治兩種。這裡所述,僅是內治方面的一部分常用方葯。


  1、外瘍治法


  外瘍包括癰、疽、疔瘡、丹毒等。外瘍的成因,不外內傷七情,外感六淫,或外來傷害等。這些病因,都能使營衛不和,氣血凝澀,經絡阻滯,致生各種癰瘍病變,以濕熱、火毒為患尤多。


  內治方怯,大體可按病變的過程,分為消法、托法、補法三法。消法,適用於未成膿的腫瘍,能使毒散腫消;托法,常用於腫瘍膿成不易透潰,正氣又未虛者,用此以托毒外出;補法,用於潰瘍的後期,目的在於補益正氣,促使生肌收口。至於外治,系直接作用於病變部位的治療方法,它包括敷 貼、圍葯、滲葯以及刀針手術等。這兩種治法,在臨床上往往是結合運用的。


  內治以常見癰疽為例,凡是實熱陽證者,初起即宜清解消散,代表方如仙方活命飲、銀花解毒湯。此外,由於瘡瘍的發病原因與發病部位有著密切的關係,因而在治療上也有常規可循。例如上部(頭、面、頸、項)瘡瘍,風溫、風熱為患者多,治宜疏散風熱,代表方如牛蒡解肌湯;中部(胸、腹、背部)瘡瘍,氣鬱火毒為患者多,治宜宣郁解毒,代表方如丹梔逍遙散、黃連解毒湯;下部(前後陰、下肢)瘡瘍,濕熱下注為患者多,治宜解毒利濕,代表方如五神湯、龍膽瀉肝湯。


  特殊情況,如果病屬陽證,癰膿已有,不易透潰,氣血不虛,欲使加速外潰者,可用托毒法,代表方如透膿散;若癰瘍潰后,膿出反痛,出現各種虛象者,即當運用補法。但須分別虛的性質,予以適當補益,所需方葯可以根據具體病情,在補益劑中選擇。


  2、內癰治法


  癰瘍發於臟腑,稱為內癰。內癰病變亦很多,如肺、肝、胃、腸都可發生,在臨床辨證上,亦不外乎分清病情的寒熱虛實,已成膿或未成膿。至於治療大法,主要為逐瘀排膿,散結消腫和排膿消腫,但具體論治,則各個疾病又有所不同。茲舉肺癰、腸癰為例,說明如下,如葦莖湯清肺化痰,逐瘀排膿,主治肺癰,將成已成,均可服用。大黃牡丹皮湯瀉熱破瘀,散結消腫,主治腸癰未成膿者瀉而下之,已成膿者則宜慎用。薏苡附子敗醬散排膿消腫,主治慢性腸癰已成膿者。其他內癰的一般治法大體相同,但對待具體的病人應作具體的分析。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