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告訴你,什麼叫如來佛

【諸善男子,如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日月燈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演說正法,初善、中善、后善,其義深遠,其語巧妙,純一無雜,具足清白梵行之相。為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為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為諸菩薩說應六波羅蜜,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種智。】——《大乘妙法蓮華經·序品第一》

阿僧祇,印度數目之一,據說是十的五十六次方,是個天文大數。在《法華經》里經常用「阿僧祇、那由他、阿閦婆」這些大數來說明一個很長、很多、很大的法。我們要知道佛的良苦用心。到底數量有多大?到底準不準?並不重要。我們隨文入觀,拓寬自己的心量,這是關鍵。這個很妙啊!心量擴大以後,你聽經聞法,很容易開智慧;同時會潛移默化,煩惱減少。

Advertisements

「日月燈明」這是這尊佛的別號,下面的「如來、應供」……這是佛的通號,我們先來解釋這個別號。日,是表「智慧」,表「菩提」——日照萬法,破除黑暗,幫我們開智慧,也叫「般若德」,也叫「智德」;月,是表「涅槃」,表「斷德」——月亮圓滿、清涼、自在,表我們破除了熱惱,得到了解脫,證到了涅槃;燈,是表諸佛菩薩教化眾生的「恩德」。燈,不管白天黑夜,隨時可亮可滅,是表方便菩提,逗機觀教;「日、月、燈」本體都是智慧妙用,叫「明」。

下面這個如來十號,在《法華經》里反反覆復提了有十來次。它集中地概括宇宙人生本來面目。《佛說萬佛名經》里有一萬一千尊佛名;《現在賢劫千佛名經》有一千尊佛名,都是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來揭示宇宙人生的真理。由於地球人身材矮小,壽命短暫,所處的時間、空間極為局限,決定了我們的心量非常狹隘。所以慈悲良苦用心,硬是用十種佛號概括了萬千種佛號的精華。我們今天在學這十種佛號的時候啊,我們要以感恩的心來理解佛的慈悲心、良苦用心。這十種佛號,我們無論把哪一種佛號真正搞明白,你都成就。

Advertisements

【如來】:「如來」就是「如是」。眾生都是如來,沒有哪一個不是「從如而來」,僅僅是因為煩惱習氣障礙了我們的智慧德能,使自在妙用不能現前。「如」就是「阿」,「來」就是「彌陀」,跟那「如是我聞」對應是一樣的道理。

這個茶杯是不是「如來」啊?就茶杯有形有相的本體而言,它是一個「來」,是「彌陀」,是「不空如來藏」。茶杯是個鐵皮,在《楞嚴經》講「一念堅固妄想,而有色法」。是不是由我們心變出來的?如果再細講,鐵是從泥巴里煉出來的,泥巴從哪裡來的?都是我們的心變出來的。我們兩個手一伸,打三分鐘的妄想,左手比右手長出了這麼多,是不是心變出來的?由此而知,整個色身都是心變出來的。那麼這個泥巴變出來之前,它在不在心裡啊?雖然在心裡,它有沒有形相啊?雖然沒有形相,它是不是就是泥巴呀?那就是「如」。這叫「如來」。所以「千佛一如,萬法一念」,叫「如來」。

【應供】:就是因果報應、因緣果報。我們不能像一般地泛泛而談:哦!「應供」,佛是法王,他應該得到一切眾生的供養。這裡「應供」,從佛到菩薩、到一切萬法,都是應自己對別人的供養而受其報。一切萬法相互之間都可以心電感應。我們的心念對樹木華草、泥巴瓦塊起什麼樣的心,那麼其它的萬法就得到什麼樣的供養,並同樣反饋給你。

在國外呢,有些心理學家對兩棵大樹來進行測試:每天對一棵樹拳打腳踢、吹鬍子瞪眼、辱罵;每天對另一棵大樹呢,微笑、撫摸、澆水。過一段時間以後通過儀器來測量,這棵樹只要走到跟前還沒有開口,沒有動手,就嚇得直抖;另一棵樹呢,走到它面前,是搖頭晃腦歡迎。所以這棵樹發抖,表示緊張恐怖,就是惡的感應;另一棵樹會搖頭晃腦,表示感恩歡喜,是善的感應。

要明白,即使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這種很浮躁的心態感受不到,我們裡面的那個第七識都能感受到。兩個人見面的時候,有時候莫名其妙地就很意氣相投;有時莫名其妙地就互相反感,為什麼?就是裡面的真人。因為他們記得過去的事情。過去有善緣,便很投機;過去有矛盾的,已經在開始鬥了。這是講過去的因。那麼佛法里,只講因不講緣是佛門內部的外道;通過緣——現在的這種假人假心它的妙用,我們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用變數改變定數。如果我們以歡喜心對待一切的萬法,天人鬼畜、泥巴瓦塊都是我們的善緣、增上緣;如果我們以憎恨心、輕慢心對待一切的人事物,我們自己給自己設置重重障礙,到時候你怎麼病、怎麼死、怎麼樣走火入魔,你都不知道!只知道怨天尤人,你卻不知道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這個法講到底,講透了,就是「命自我立」,這叫「應供」。

再比如,人死了以後,我們給他送往生,死人還笑起來了,柔軟起來了,是不是?但是那不意味著就往生,與往生沒有多大關係。但也不意味著他沒有往生,僅僅是無情物跟你溝通了。那麼死人很僵硬、板著面孔,他也是抗議:看我死了以後,你們沒有一個好臉色給我看臉板板的!但也不能證明他就沒有往生。往生不往生與瑞相或者這個惡相沒有絕對的關係,但是我們一定把往生的瑞相宣傳為往生。這是方便說。而且修行人一定要認真做好送往生,在中陰身期間送往生成功的把握非常非常大!但是呢,即使大,我們心裡沒有底。到底怎麼樣真正地往生?真正地成就?一定是活著的時候,自己就能證到自己往生。在《法華經》《楞嚴經》就是講這個法。沒有誰不是「應供」。成佛、成菩薩、下地獄與別人沒有關係,只有你自己把持自己。

【正遍知】:分為「正知」與「遍知」。「正遍知」就是「明心見性」。正知,知道心可現萬法,這是在空見有,叫「明心」;遍知,知道萬法唯心所現,這是在有見空,在相見性,叫「見性」。所以「正」與「如」相對應,「遍」與「來」相對應,所以「正遍知」就是「阿彌陀佛」。

【明行足】:分為「明足」和「行足」。「明」表見道,「行」表修證;「明」表智慧,「行」表福報。「明行足」也叫「兩足尊」。也可以把「明」具體說為「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天眼明」能知道十方空間;「宿命明」能夠知道過去、現在、未來這三世;「漏盡明」是表十方三世,有時間必有空間、有空間必有萬法;時間、空間、萬法,森羅萬相、無所不知、無所不明,叫「漏盡明」,一個都不漏。所以這三個明呢,也就是籠統解釋為開了智慧,圓滿智慧。這裡的「行」在明心見性的前提之下,「一行一切行」,叫「明行足」。

【善逝】:就是逝而不逝,死而不死,去而未去,來而未來,所以特指如來境界。諸佛「非生示生,非滅示滅」,以此教化眾生開佛知見,無生法忍。所以整個〈如來壽量品〉就是在講怎麼樣「善逝」。明白了「善逝」,你不落三惡道。光相信不行,光相信是迷信,你要懂得為什麼「不生不滅」。僅僅一個〈如來壽量品〉就足以使修行人不離道場,不離當下,證到阿羅漢、辟支佛、地上菩薩、等覺菩薩。越是真理越簡單吶!

「養悟」至關重要。那麼這裡講「善逝」能不能叫「善生」?也能。善逝、善滅、善生……皆可。那麼前面講「如來」,叫「如去」行不行吶?所以明白了「如來藏」的道理,開口即是佛法,沒有哪一法不能圓融。

【世間解】:「世間」分為世間和出世間、一切世間。如果說多了,人世間、狗世間、貓世間、男人世間、女人世間、小人世間、頭髮世間、手指甲世間、泥巴世間……無量。所以這個「世間」呢,是指十法界無量世間、無量萬法。「解」就是明白知道那麼回事。

佛在《金剛經》講「無量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無量眾生」就是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包括有情無情。《楞嚴經》講得更加具體:松樹為什麼直?荊棘為什麼彎?烏鴉的頭毛為什麼黑?天鵝的羽毛為什麼白?乃至恆沙界外一滴毛毛雨,到底有多少頭?多少絲?「如來悉知」。他為什麼知道啊?一切法都是他自己啊!我們要用智慧來悟。如果我們不去除煩惱習氣,你別說知道別人,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你知道你這個心有多大?肺有多紅?腸子有多長?你知道你肚子里亂七八糟的是些什麼東西啊?你都不知道。所以佛講了,你沒有證到四果羅漢,連自己都不要相信你自己!那麼從這個方面來看,好像成佛那麼難、那麼玄、那麼妙,是不是啊?

【無上士】:這個「士」在古漢語里是對那些有權威、有學問、有大的功德的人一種尊稱。稱為勇士、烈士……什麼什麼士。在現代社會是對人的一種恭敬:尊敬的各位男士、女士……所以這個「士」呢,是吉祥的字眼,所以用來作為佛的一種名號。關鍵是這個「無上」,我們不能把它解釋為世界冠軍,不能把它解釋為第一。「無上士」是表「圓融、圓滿、圓通」。無上無下、無前無後、無左無右、無內無外、無大無小。一切萬法都是我們一個念而已;也就是說我們是無分別法,萬法都是一。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佛證金身,十法界森羅萬相,大小多少、香甜苦辣、有情無情……無非諸佛法身真常,無非當人當下一念現前而已,叫「無上士」。

調御丈夫】:這裡是集中說明佛教化眾生的手段。「調」是以正面的、柔軟的、慈悲的種種手段來勸導、教化那些比較正直、如理如法的修行人。「御」是用一種負面的、強制的、暴力的手段對那些剛強眾生進行強制管理、打擊。佛法不離世間法,也是以兩種手段來成就眾生。這個「丈」呢,就是分析、權衡、比較、選擇,是用「調」?還是用「御」?「調御」要到什麼樣的火候為適宜?這是佛的良苦用心。所以「丈」,帶有衡量之義。這個「夫」呢,是一個語氣助詞:啊!佛啊!你真是調御丈啊!

【天人師】:如果講,佛是天上和人道眾生的老師,這樣講法未免不圓滿。佛是十法界眾生之父,為什麼只對天和人情有獨鍾啊?這個不是佛的單方面的因緣,正體現出佛的良苦用心。十法界里,四聖法界固然需要佛來幫助教化,但是相對於六凡法界而言,他已經解脫了輪迴之苦,所以對這一部分眾生的教化叫作「錦上添華」,完全可以放在輕重緩急那個輕和緩的位置,重點對六道眾生來「雪中送炭」。那麼在六道眾生里,如果按照輕重緩急,是不是應該重點教化三惡道里的眾生啊?可是因為三惡道的眾生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這個條件非常糟糕。地獄眾生一日一夜萬死萬生,就比如,一個人被拳打腳踢刀劈,他痛得嗷嗷亂叫——你說:「阿彌陀佛,我現在給你講一段《法華經》怎麼樣啊?」他能聽嗎?他一秒鐘也不會理你。餓鬼道的眾生一天到晚惶惶不可終日,餓得渾身直抖啊——你講:「來聽經。」他能坐下來聽嗎?畜生道的眾生更不用講,對牛彈琴,你對著那個癩蛤蟆、青蛙:「親愛的青蛙您好,我們交個朋友怎麼樣?」它咕地一下就跳走了。所以對三惡道的眾生,佛是愛莫能助啊!那麼在人道、天道、阿修羅道里,最起碼它有教育的時間、空間可言。所以叫「天人師」。

【佛世尊】:從這個「世」字來看,是表十方三世。在佛法里,有時間必有空間,有空間必有萬法。時間、空間、萬法就是一,就是一個「尊」,就是一個「佛」,就是一個念,起畫龍點睛綜合概括。說一千道一萬,十方三世森羅萬相萬法就是一個「佛」,就是一個「尊」。

【演說正法,初善、中善、后善,其義深遠】:在佛法里呀,講真空、講無形無相之法,為「正法」;講有形有相萬法,為「大法」;講空有不二,圓融一體為「妙法」。但是,我們在這裡這個「正法」,當下即是「大法」,當下即是「妙法」。如《楞嚴經》所講「離一切相即一切法」,即正、即大、即妙。演說,「正法」本不可說,不可說但又必須說,所以藉助於世間的語言文字強詞奪理,所以叫「演說正法」。

初善、中善、后善,作三種觀照。第一種觀照:「初、中、后」表「過去、現在、未來」,「善」就是「善哉」,「過去、現在、未來」是當下一念;第二種觀照:「初、中、后」三善,表佛良苦用心教化眾生的次第,由淺入深、由表及裡,具體體現在後面的「十如是」;第三種觀照:還可以用五時說法來觀照,第二說法時應該是「初善」,第一說法時、第三說法時、第四說法時應該為「中善」,第五說法時,也就是法華涅槃時為「后善」。「后」是表圓滿、究竟,成就了。

【其義深遠】:佛所說之法,是宇宙人生本來面目,是講真理,非任何世間法所能比擬,故其「深」;過去、現在、未來,東南西北上下十方,無量法界森羅萬相當下是一念,故其「遠」。時間、空間、萬法,皆是一念而已,所以其深無底,其遠無邊,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由此體悟我們真心本來面目妙不可言,妙不可思!那麼懂了的人,妙也可言,妙也可思,但是永遠講不盡。諸佛出世講無量劫都講不完,可是我們能夠觀照到。智慧也是無窮無盡的,但通過言語文字的表達變成了相,你永遠表達不完。

【其語巧妙】:這是顯示出佛的智慧德能,善解人意,善於演說,最大的特點是善於打比方。特別是講「如來藏」大法與一切法之差別,那個比喻簡直妙不可言。你看了就是容易開智慧,這是真的。

純一無雜:《法華經》是唯一的「一乘法」。萬法都是一人一念之所變現而已。這個法太重要!這是救命的法寶。

那麼我們現在再想一想:無量的修行人都在這樣念佛、那樣拜佛,這樣做事、那樣做事,種種分別法。在佛法里叫「愚痴法」、叫「愚法教人」、叫「下劣法」。真正的大法始終抓住「萬法都是一個念」,而且「當下是一個念」。

所以,我們經常講我們當下是不是唐朝人、漢朝人、秦朝人、是不是大通智勝佛時代的人?可是我們老講我們是現代人,過去還有古人啊,將來還有未來人吶。未來人是不是也是我們現在這個人?所有的人當下是不是都是一個人?是不是當下就是一個念?好好把「做夢」這個道理搞明白,夢中的一切的境界是不是就是做夢的一個人一個念?是不是當下就是一個念?你從夢中醒來以後,是不是當下還是一個念?夢中醒來以後,夢中的那些境界當下是不是還是你?是不是還在?所以我們這裡在座的,有沒有哪一個人不是「無量壽」啊?你以為只有「阿彌陀佛」是「無量壽」啊?每一個人都是「無量壽」!我們沒有生命的開始,也沒有生命的結束。這個道理很難講很難講,唯智者能入,所以聽法一定要專心致志。這個世界從何而來?我們所面對的一切的人事環境、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從何而來?他是誰?我是誰?要把這個道理搞明白呀!

所以這個「純一無雜」就是強調「成佛的法華、開悟的楞嚴」,任何萬法不可替代的地位,「唯此一事實」。無雜,其它三藏十二部經都是在打雜,都是在打閑岔;而這個法很簡單,對上等根機之人而言,兩三句話拉倒了事。所以佛在前面放光現瑞,上等根機之人藉助於佛力之光能夠看到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萬法現前,僅從光的這種氣氛即已開悟,當下成佛。儘管佛講了那麼多,那麼由於眾生無量劫以來的習氣,他仍然不能當下明白,所以就要靠晚輩後生,生生世世反反覆復來傳這個大法。

縱觀幾千年修行人的歷史,一目了然。到底有多少人成就了?要建立起我們的信心呀!有些人問說:「師父呀,我現在學了《法華經》,我還要不要誦《金剛經》?要不要誦《地藏經》?」我說:「怎麼不要呀?」「但哪有許多時間呢?」我說:「沒有時間就誦《法華經》吶。誦《法華經》難道不是誦《金剛經》嗎?」誦一句《法華經》等於誦無量的經典,叫「純一無雜」。

【具足清白梵行之相】:「具足」這是講「圓滿、圓融、圓通」。「清」是表無量的萬法清一色,「心外無法,法外無心」。「白」是表根本、究竟、了義。「梵行」是表沒有污染。這裡的污染有別於方便法。後者執著惡垢為污染;可是圓頓大法講,是非好壞、香臭善惡統統皆是「梵行」,統統皆是佛。

【為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為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為諸菩薩說應六波羅蜜,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種智】:這段經文跟前面那段經文一字不差,我們不再重複。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