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腳痛是缺鈣?小心痛風傷腎!

作者:逄毅

系原北京和睦家醫院順義分診所藥房主管

很多人的印象中痛風都是老年人才有的病,通常手指變形,後背有點佝僂不能伸直,腿腳也不太靈便,走路很困難。但現在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以及很多年輕人飲食上不太注意保養,痛風的發生正在越來越年輕化。

尤其是喜好啤酒、海鮮、火鍋、擼串的年輕人!腿腳疼有可能不是缺鈣而是痛風哦。

什麼是痛風?

一種因嘌呤代謝障礙,使尿酸累積而引起的關節疾病,又稱代謝性關節炎。通常女性在50歲之前不會發生痛風,是因為雌激素對尿酸的形成有抑制作用。由於尿酸在人體血液中濃度過高,在軟組織如關節膜或肌腱里可形成針狀結晶,導致身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而造成痛苦的炎症。

一般發作部位為大拇趾關節,踝關節,膝關節等。重者可出現關節殘疾和腎功能不全。痛風常伴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壓、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等表現。

Advertisements

痛風有什麼特點?

1、起病急

多數人發作前無明顯徵兆,或僅出現疲乏、全身不適和關節刺痛等。典型發作常於深夜因關節痛而驚醒,疼痛進行性加劇,在12小時左右達高峰,呈撕裂樣、刀割樣或咬噬樣,發病關節及周圍組織紅、腫、熱、痛和功能受限。多於數天或2周內自行緩解。

部分人可有發熱、寒戰、頭痛、心悸和噁心等全身癥狀。

2、發作頻繁

痛風發作持續數天至數周后可自行緩解,一般無明顯後遺症狀,或遺留局部皮膚色素沉著、脫屑及刺癢等,以後進入無癥狀的間歇期,歷時數月、數年或十餘年後複發。多數患者在1年內複發,越發越頻,受累關節越來越多,癥狀持續時間越來越長。

痛風的長期影響

1、關節內大量沉積的痛風石可造成關節骨質破壞、關節周圍組織纖維化和繼發退行性改變等。臨床表現為持續關節腫痛、壓痛、畸形及功能障礙。慢性期癥狀相對緩和,但也可有急性發作。

Advertisements

2、腎臟病變:血及尿中尿酸水平升高,大量尿酸結晶沉積於腎小管、集合管等處,造成急性尿路梗阻。臨床表現為少尿、無尿,急性腎功能衰竭,慢性發作最終也可能會發展為尿毒症。

要注意哪些食物?

(1)豆類及蔬菜類:黃豆、扁豆、紫菜、香菇。

(2)肉類:家禽家畜的肝、腸、心、肚與胃、腎、肺、腦、胰等內臟,肉脯,濃肉汁,肉餡等。

(3)水產類:魚類(魚皮、魚卵、魚乾以及沙丁魚、鳳尾魚等海魚)、貝殼類、蝦類、海參。

(4)其它:酵母粉、各種酒類,尤其是啤酒。

如何治療?

1,基礎調養:以低嘌呤低能量飲食為主,保持合理體重,戒酒,多飲水,每日飲水2000ml以上。要避免暴食、酗酒、受涼受潮、過度疲勞和精神緊張,穿舒適鞋,防止關節損傷,防治伴發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和冠心病等。

2,常用藥物:非甾類抗炎葯(NSAIDs):這類藥物可有效緩解急性痛風癥狀,為一線用藥。常用的有吲哚美辛、保泰松、萘普生等。

3,秋水仙鹼:是治療急性發作的傳統藥物。但不良反應較多,除了主要的胃腸道反應,還可引起骨髓抑制、肝損害、過敏和神經毒性等。

4,糖皮質激素:在治療急性痛風中有明顯療效,通常用於不能耐受非甾類抗炎葯和秋水仙鹼或腎功能不全者。

5,別嘌醇:可以抑制嘌呤被氧化生產尿酸的過程,從而尿酸生成及排泄都減少,避免尿酸鹽微結晶的沉積,防止發展為慢性痛風性關節炎或腎病變。

微信公眾號:妙手健康;微信號:Drmiaoshou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