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風驟雨、錐划沙盤:唐 懷素 草書《自敘帖》書法碑帖

懷素(725~785),字藏真,俗姓錢,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是大曆十才子之一考功郎中錢起的外甥。自幼出家,經禪之餘,從事藝文,尤好草書。曾將棄筆堆積埋之于山下,號稱「筆冢」。又廣種芭蕉,用蕉葉加以揮灑,即顏其居曰「綠天庵」。好飲酒,及其酒酣興發,寺壁屏幛、衣裳器具,靡不書之,時人謂之「醉僧」。自言得草書三昧,有「狂僧」之稱。

《自敘帖》,紙本墨跡卷,懷素書於公元777年(唐大曆十二年)。大草(狂草)書,凡一百二十六行,首六行早損,由宋代蘇舜欽補成。《自敘帖》乃懷素草書的巨制,活潑飛動,筆下生風,「心手相師勢轉奇,詭形怪狀翻合宜」,實在是一篇情愫奔騰激蕩,「潑墨大寫意」般的抒情之作。

《自敘帖》是懷素晚年草書的代表作。通篇為狂草,筆筆中鋒,如錐划沙盤,縱橫斜直無往不收;上下呼應如急風驟雨,可以想見當年操觚之時,心手相師,豪情勃發,一氣貫之的情景。

Advertisements

《自敘帖》曾經南唐內府、宋蘇舜欽、邵葉、呂辯,明徐謙齋、吳寬、文徵明、項元汴,清徐玉峰、安岐、清內府等收藏。墨跡收藏於台灣台北故宮博物院。據曾行公題,舊有米元章、薛道祖及劉巨濟諸名家題識,已佚。宋米芾《寶章待訪錄》、黃伯思《東觀餘論》、清安岐《墨緣匯觀》等著錄。上海延光室、北京故宮博物院、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

《自敘帖》首六行早損,為宋蘇舜欽補書。帖前有明李東陽篆書引首「藏真自序」四字,後有公元940年(南唐升元四年)邵周等重裝題記。宋蘇轍、蔣璨,明吳寬、李東陽,清高士奇等提拔。鈐有「建業文房之印」、「佩六相印之裔」、「四代相印」、「許國後裔」、「武鄉之印」、「趙氏藏書」、「秋壑圖書」、「項元汴印」、「安岐之印」、「乾隆」、「宣統鑒賞」等鑒藏印。

Advertisements

《自敘帖》是懷素流傳下來篇幅最長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書的代表作。明文徵明題:「藏真書如散僧入聖,狂怪處無一點不合軌範。」明代安岐謂:「墨氣紙色精彩動人,其中縱橫變化發於毫端,奧妙絕倫有不可形容之勢。」

釋文:

懐素家長沙,幼而事佛,經禪之暇,頗好筆翰。然恨未能逺睹前人之奇迹,所見甚淺,遂擔笈杖錫,西遊上國。謁見當代名公,錯綜其事,遺漏絕簡,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無稽滯,魚箋絹素,多所塵點,士大夫不以為怪焉。顏刑部書家者流,精極筆法,水鏡之辨,許在末行;又以尚書司勲郎盧象、小宗伯張正言曽為歌詩,故敘之曰:「開士懐素,僧中之英,氣概通踈,性靈豁暢;精心草聖,積有歲時,江嶺之間,其名大著。」故吏部侍郎韋公陟睹其筆力,稱以有神;今禮部侍郎張公謂賞其不羈,引以逰處;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贊之,動引捲軸。夫草槁之作,起於漢代。杜度、崔瑗,始以妙聞;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獻茲降,虞、陸相承;口談手授,以至於吳郡張旭長史。雖恣性顛逸,超絕古今,而模楷精詳,特為貞正。真卿早歲常接逰即,屢蒙激昻,教以筆法。資鈍質弱,又嬰物務,不能配習,迄以無成。追思一言,何可復得。忽見詩作,縱橫不群,迅疾駭人,若還舊規。倘使師得親承善誘,亟抱規模,則入室之賓,舍子奚適!嗟嘆不足,聊書此以冠諸篇首。

其後繼作不絕,溢乎箱篋。其述形似,則有張禮部云:「奔蛇走虺勢入座,驟雨旋風聲滿堂。」盧貟外云:「初擬輕煙淡古松,又似山開萬仞峰。」王永州邕曰:「寒猿飲水撼枯藤,壯士拔山伸勁鐵。」朱處士遙士曰:「筆下惟看激電流,字成只畏盤龍走。」制機格,則有李侍御丹云:「昔張旭之作也,時人謂之張顛;今懐素之為也,余實謂之狂僧:以狂繼顛,誰曰不可!」張公又云:「稽山賀老粗知名,吳郡張顛曽北面。」許御史瑝云:「志在新奇無定則,古瘦漓澌半無墨。觧來信手兩三行,醉后不書書不得。」戴御史叔倫云:「心手相師勢轉奇,詭形異狀反雲宜。人人去問此中妙,懐素自雲初不知。」語疾速,則有竇御之冀云:「粉壁長廊數十間,興來小豁胸中氣。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戴公又云:「馳毫驟墨列奔駟,滿座失聲看不及。」目愚劣,則有從父司勲貟外郎吳興錢起詩云:「逺鶴無前侶,孤雲寄太虛;狂來輕世界,醉里得真如。」皆辭旨激切,理識玄奧,固非虛薄之所敢當,徒増愧畏耳。時大暦丁巳冬十月二十有八日。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