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術后多發轉移——腫瘤專科視頻會診

來源:好醫友

患者:P女士

年齡:70歲

既往史:脂肪肝

目前診斷:子宮內膜癌術后多發轉移

主要會診目的:尋求更好的治療方案,減輕不適反應,提高生活質量。

視頻會診醫生:美國婦科腫瘤專家Dr Alberto A.Mendivil M.D.

病史簡述

2013年P女士經子宮內膜活檢,被確診「子宮內膜癌(高分化腺癌)」,遂行全子宮+雙側輸卵管卵巢切除術治療,術后活檢提示子宮內膜癌,左側盆腔淋巴結7/21轉移性癌,大網膜微小癌灶,但P女士並沒有接受術后輔助化療,轉而接受中藥治療。直至2016年,病情明顯進展,腫瘤轉移至左鎖骨上、肝門、脾門及腹膜後區等多個部位,P女士相繼接受了貝伐單抗+TC方案化療、貝伐單抗+AC方案化療,后因難以耐受噁心、嘔吐、乏力、骨髓抑制等副作用,而改為口服依託泊苷膠囊。如今,P女士複查影像提示腹部轉移灶增大,部分壓迫腸道,平日胃口差、體質虛弱,其家屬決定通過院內好醫友美國衛星診所,就治療方案的調整和如何減輕不適反應、提高生活質量進一步諮詢美國腫瘤專家的建議。

專科視頻會診--提供權威「第二診療意見」

美國婦科腫瘤醫生Dr Alberto A.MendivilM.D.(阿爾貝托A.門迪威爾博士)出席了本次視頻會診,對P女士的病情做了總體評估,針對如何緩解不適感以及治療方案的調整,提出了重要的第二診療意見,摘要如下:

總體評估:P女士患漿液性乳頭狀子宮內膜癌,伴多發轉移;目前病情呈進展性,不適合手術切除或放射治療;小腸部分梗阻、營養攝入差、體質虛弱、精神萎靡,總體預后欠佳。

治療目標:改善不適癥狀,提高身高機能,以較好的身體狀態接受新的治療,延長生存期。

治療建議:

1.對症支持:

1) 晨起服用低劑量地塞米松片來增加體力,為開始一天的生活打好基礎;

2) 一日兩次服用加巴噴丁片,緩解疼痛;

3) 全胃腸外營養(TPN)支持,即靜脈補充足量的營養;每日少食多餐,有助於相對輕鬆地進食,保證營養供給增強體質。

4) 餐前30分鐘服用甲氧氯普胺或昂丹司瓊片,以緩解嘔吐癥狀,必要時每隔 6小時一次。

2.化療方案:

Mendivil博士推薦了三種化療藥物,首選拓撲替康;若P女士不耐受,病情無好轉,則替換為替西羅莫司;若病情依然沒有好轉,再改用紫杉醇(每周使用一次)。其他備選的用藥方案包括:吉西他濱、培美曲賽或帕唑帕尼等。

3.基因檢測

當p女士經過上述對症處理和化療后,身體狀況有所好轉,則推薦取體內新鮮的腫瘤組織進行二代基因測序(NGS),根據基因檢測結果使用靶向治療藥物:如BRCA突變,可使用 PARP抑製劑。

4.隨訪建議:完成3周期化療后複查CT,評估病情狀況。

(備註:好醫友遠程視頻會診案例的相關治療建議,均為個案個例,不適用於該患者之外的其他人。所有的臨床治療務必遵循醫師指導。)

▲登錄好醫友官網查詢更多遠程會診案例【www.haoeyou.com】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