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高黏血都是危險因素

人體血液中含有一定量的中性脂肪和類脂,總稱血脂。前者包括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在某些先天和後天因素的影響下,上述兩者在血液中的含量常可出現過高的現象,臨床上稱之為:高膽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或兩者都高的混合型高血脂症。血中過多的膽固醇可沉積到血管內膜下,並構成小米粥樣的黃色斑塊,使血管壁僵硬、管腔變狹、血流減少,致使局部細胞缺血受損,病理學稱之為動脈粥樣硬化。醫學發現,人的血脂在血漿中並非遊離存在,而是與載脂蛋白結合成球形大分子顆粒,稱作脂蛋白。根據含脂的種類和數量,脂蛋白可分為5種,即乳糜微粒(CM)、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脂蛋白a(LPª)。低密度脂蛋白和極低密度脂蛋白含有較多的膽固醇,是促成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危險因素。但高密度脂蛋白可使血漿中的膽固醇轉化為膽固醇脂進入代謝過程,而不沉積血管壁。此外,高密度脂蛋白還可促進外周組織(包括血管壁)移除過多的膽固醇,從而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

Advertisements

高黏血症是指血液的一項物理性狀(流變學)的異常,血黏度反映血液流動時的內摩擦力大小和流動性的高低。血黏度高、血液流動費力、流速減慢,從而使每分鐘流經血管的血量減少,造成局部缺血、缺氧,並助長血栓形成。血漿黏度與血漿中所含球蛋白、脂肪、糖類等物質的種類和數量有關。全血黏度則紅細胞的數量、形狀、彈性、電荷等方面有關。多種中老年常見病都可引起血黏度升高。

總之,高血脂症和高黏血症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但兩者相互聯繫,相互依存,共同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都是構成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其中,高脂血症作用更主導、更重要,但高黏血症也會起到推波助瀾、火上加油的作用,不可輕視。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