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外婆家—柘岡之謎

隨著歲月的流逝,許多文化遺迹成了一個又一個神奇而美麗的謎。我國宋代偉大的改革家、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曾在詩句中念念不忘地提到他的外婆家——柘岡。「柘岡西路白雲深,想子東歸得重尋,亦見舊時紅躑躅,為言春至每傷心。」(出自《送黃吉父將赴南康官歸金溪三首之一》,作此詩時王安石正值中年時)。「萬事紛紛只偶然,老來容易得新年;柘岡西路花如雪,回首春風最可嶺。」(出自《柘岡》,作此詩時王安石65歲)。柘岡究竟是什麼地方?王安石為什麼對它如此魂牽夢繞?它現在又怎麼樣?為揭開這個謎團,我們開始了柘岡之行。

柘岡與王安石、曾鞏的關係

宋代柘岡丁財興旺,文人才彥累世不絕。唐宋八大家就有兩家——王安石、曾鞏起源於此地。柘岡吳氏為江南望族,始祖吳謙生於後唐癸未年(公元923年)。謙公由波陽五采山,恣意遊覽,遍歷諸勝,至柘岡,見山水秀麗,遂挈家居。

Advertisements

清,蔡上翔《王荊公年譜考略》云:「金溪以儒起家,未有先於吳氏者也」。謙公長子吳德筠,生於後晉升運乙巳年(公元945年),官至尚書屯田員外郎,生有七子一女。女配南豐進士曾易占(官至戶部郎中),即曾鞏之父。七子有四子別居。三子:敏、畋、孜在柘岡。長子吳敏娶曾易占之妹為妻(曾鞏之姑母),是金溪縣第一個進士。而後,敏之長子吳苪、三子吳潘、四子吳蒙,叔吳英之子表微又相繼先後中了進士,成為一門五進士。以後,還有吳蕃之子吳賾、吳頤,表微之子孝宗等中了進士。極一時人文之盛,成為名聞遐爾的書香世家。吳德筠次子吳畋生有三子一女。三子:億、冕、華。一女配王益(官至尚書都員外郎),封楚國夫人,即荊公之母。生有五子:安石、安國、安世、安禮、安上。吳敏長子吳苪生有一女配王安石。由此可見王安石家族與柘岡吳氏是三代血緣,與曾鞏有雙重的表親關係。難怪王安石從少年到老年經常想念他的外祖家——柘岡,對柘岡充滿無限的深情和殷切地思念,在詩中反反覆復提到柘岡。

Advertisements

城湖古村族譜記載:丙子寇亂 柘岡分遷

史料記載,柘岡吳氏曾經是江南望族,是一個大村莊,有九十九口井。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美國一位研究東方文化的學者羅伯特·含敏士先生,自費萬里來到金溪縣,尋找王安石的外婆家——柘崗舊址。聽說柘崗變成水庫了,他失望地徒呼奈何,怔怔地站在水庫邊,眺望那粼粼清水,拍了幾張照片,怏怏而歸。像羅伯特·含敏士一般,許多國內外學者專程來到金溪尋訪柘岡蹤跡,但遍查金溪縣鄉村,已找不到柘岡這個村名了。但我們發現了王安石外祖柘岡吳氏的後裔古村——金溪縣陳坊積鄉城湖村。

城湖村坐落在金溪、東鄉、臨川三縣交界處。村前那口橢圓形30多畝的池塘,清波粼粼,楊柳依依,一如柘岡之烏塘。村前月形池塘一方,村周小山七座,古時稱「七星抱月」。一條古樸的青石板路沿著池塘,延續至村中各個角落。村內有4座大門樓和5條石街古巷道,兩旁排列著20餘棟明清古建築,其中明朝建築2棟,其餘均為清朝建築。古建門楣匾額上有「大夫第」、「移來輞川」、「英鐘山水」等石刻,多取自於王安石詩句。古建內木雕、磚雕、石雕三雕工藝精湛,精美異常。村中有族祠堂、會章公祠堂及高四公祠堂3棟,保存有方形、圓形明清古井3口,井水清洌甘甜,至今仍在使用。村內外遍種有高大的辛夷樹,綠影婆娑,春天花開季節,「辛夷如雪柘岡西」的美景應時呈現。

從城湖村的族譜中得知,1276年,正是宋元交替之際,金溪發生「丙子寇亂」,不少家族被重創,為避盜寇侵擾,許多村莊開始遷徙。柘岡這個江南望族,也開始遷徙,柘岡後裔或遷附近,或遷撫州城。城湖族譜記載,如今,柘岡僅分遷在陳坊積鄉的有陳坊村、潤湖村、嵩崗村、江下村、石科村、前科村等7個村組,有300餘戶人家,近2000人口。

城湖村的先祖將家搬遷到了離柘岡不遠的金溪臨川交界的一塊平原地帶,重建一個柘岡「城湖」吳家村。城湖村距離柘岡,僅有十五六里山路。據村民介紹,每年清明時節,杜鵑啼紅山巔,秧針吐綠水面,城湖的吳氏都要攜兒帶孫,返回到柘岡舊地去祭掃吳氏祖先的墳墓。

柘岡現存古迹

柘岡位於江西省金溪縣西北36公里處,與臨川靈谷峰相鄰。宋代屬歸德鄉,現屬陳坊積鄉(位於現潤湖村委會新、老東塘村小組一帶),柘岡一帶的確修了水庫,但並沒有將柘岡全部淹沒,當年王安石詩文記載的「羅家窠」、「爛米畲」、「天池」、「禪士廟」、「烏石岡」、「青龍泉」、「迎客亭」等10多個名勝古迹,尚有保留或可見遺迹。

一、迎客亭。此亭建在山口處(金臨公路旁),亭上造有八龍戲水,昂首翹尾。中有八大金柱,柱上雕有八仙神相,神態各異,栩栩如生,下有八塊朱紅石座。周圍綠樹成蔭,夏天微風拂曉,使人迷入仙境。

二、青龍泉。泉亭距一箭之地,泉源來自九嶺十八窠,清澈透底,味美甘甜,飲后回味無窮。冬看霧中之源,夏觀有心曠神怡之感。

三、羅家窠。此窠在山內,冬暖夏涼,是一避暑勝地。王安石少年時曾居室此地。詩云:「憶昨此地相逢時,春入窮谷多芳菲。短垣囷囷冠翠嶺,躑躅萬樹紅相圍。幽花媚草錯雜出,黃蜂白蝶參差飛」。

四、爛米畲。是宋代江南一皇糧倉,由於歷史悠久糧爛堆成嶺。

五、烏塘。面積約十畝。王安石詩云:「烏塘渺渺綠平堤,堤上行人各有攜。試問春風何處好?辛夷如雪柘岡西。」

六、天池。南嶺中央有一池,四季有水,是王安石就讀時用的洗墨池。

七、禪士廟。約30平方米磚木構成瓦房,周圍自然環境優美。房前有潺潺流水,屋后鳥語花香。王安石就在此房啟蒙。後來成為偉大的改革家、政治家、文學家,就由此起源。

八、禪士窠。荊棘棘叢生,荊公啟蒙時在此躲過學,曾被父親王益折刺抽罰后,發奮攻讀,拜相后曾以崇敬的心情探望過此窠。

九、烏石岡。王安石《寄黃吉甫》詩云:「朱顏去似朔風驚,白髮多於野草生。挾讀書空有得,求田問舍轉無成。解鞍烏岡石邊坐,攜手辛夷樹下行。今日追思真樂事,黃塵深處雞鳴。」又云:「一自君家把酒杯,六年波浪與塵埃。不知烏石岡邊路,至老相尋能幾回」。

傳說中的柘岡

柘岡村傳說中是一個千煙之廈的大村莊,有九十九口井。黎墟積(江西省東鄉縣)大呀大,比不上柘岡半條街。又傳說:「柘岡有窩金雞崽,母子十九隻,藏在甘草樹下。誰能找到甘草樹,母子一窩在此住」。據說歷史上有人看到金雞崽,並用扁擔打倒一隻小金雞,母雞即速跑到此人跟前在此人腳上咬了一口就全不見了。從此,此人腳爛得一蹋糊塗,把打倒的小金雞賣掉醫治腳傷,腳傷全瘉了,賣小雞的錢也用完了。故現存金雞隻有18隻。傳說中還有金扁擔、金臉盆存在。

由於年代久遠,柘岡的許多古迹已破敗不堪,許多傳說也疏於整理。柘岡給人留下了許多的謎,有利於我們發揚古代的優良傳統文化(特別是對王安石、曾鞏的研究及臨川文化的發展將會起到重要的作用),也可以發展旅遊事業提供寶貴的資源。希望有關專家學者能對柘岡做進一步的研究,徹底揭開柘岡之謎。(作者:陳凌翔 周學明 )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