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壺心悟|閉經、月經澀少之論治 文/王金亮

月經失調是月經周期和經量、色、質的失調,其臨床表現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出血過多型不調,常見經期超前,經量過多,月經延日不止,崩漏等症。另一類則是出血澀少性不調,常見經期錯后,經量澀少,或經期過短,甚則閉經。

月經澀少症,此類患者臨床常見。西醫謂「內分泌失調」,「卵巢功能早衰」。中醫對澀少性月經不調有很好的療效。中醫認為,其病因一是血虛,無血可行;二是血滯,即血行受阻。前者宜充養,後者宜疏通。臨床血滯與血虛又常相互影響。血虛則氣亦不足,氣不足則運血少力而致血滯。從表面而論,月經澀少經閉是閉症實症,而血虛往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治療上應多考慮從補虛入手。

補氣益血,充養為先

歷代醫家對於澀少型月經不調,多主張「如欲通之,莫如充之」的治療理念。這是因為,婦人血充氣足,血海自會滿溢,經水自會應期來潮。反之血虧氣弱,血海空虛,若再加以活血通經,則會致越通越閉。臨床中充養和疏通可互為應用,補中有通,通中有補,兩者兼顧,常能相得益彰。

Advertisements

余在臨床常觀其血虛與氣血瘀滯之症象,用補氣養血與活血通經之品交替服用,常獲顯效。養血常用傅青主女科益經湯:熟地30克、焦術30克、當歸15克、炒山藥15克、炒白芍9克、炒棗仁9克、沙參9克、柴胡3克、杜仲3克、紅參6克、丹皮6克。活血通經則常選用少腹逐瘀湯、血府逐瘀湯、膈下逐瘀湯等方,辨證應用。

同時也常選用既能養血,又可活血的藥物。如當歸、丹參、益母草等。當歸養血調經;丹參則功兼四物;益母草又可祛瘀生新。臨床中,月經澀少,偏於氣虛者,多用參、芪、術、芩之類。偏於血虛者,用四物、枸杞子、何首烏之類。偏於陰虛者,用知母、黃柏、花粉、麥冬、天冬之類。偏於陽虛者,則用鹿角、肉蓯蓉、巴戟、仙靈脾之類。

女子陰類也,養陰為先

醫家朱丹溪云:「陽常有餘,陰常不足」,尤以婦人為然。《醫林改錯》也云:「補陽者十之二三,補陰者十之八九」。此論即為血虛陰虛者之說。為醫者,臨症之時,當調其陰陽,使之歸於和平,滋陰以化陽,瀉陽以保陰。月經澀少者,陰虛遠多於陽虛。近年來,余常採用養陰法治療經閉,每多應手。如用四物湯合二至丸,或用傅氏兩地湯等,均取得了滿意的療效。也足以說明養陰法在月經澀少或閉經症的治療中的重要性。

Advertisements

活血通經,通得其時

現代醫學所論,婦人在每次月經周期中,子宮內膜都要經過增生、分泌、排經三個過程。在增生分泌階段,子宮內膜由薄變厚,組織由緊密變疏鬆,並充血水腫致脫落,月經來潮。可見增生分泌是滋生新血階段,月經來潮則是排出舊血過程。《血症論》云:「女子胞中之血,每月一換,除舊生新,舊血即是淤血,此血不去,便阻化機」。故此而論,在生化新血階段,當生不生,勢必成月經錯后量少,甚則經閉不行。在排除舊血階段,當排不排,新血不得歸經,勢成經期延長,淋漓不斷。故臨床在兩次月經之間,排卵期前後治療用藥,當以生化充養血為主,或補益脾胃,或滋陰養血,或補腎益精。可於調補之中,稍加疏通之品。以保氣血流暢免造瘀滯。凡經期,當以活血化瘀為先,使經水通調,以祛瘀生新。如此則經調無慮也。

案例

劉某,女,27歲,2016年11月初診。主訴:月經失調,數月一行,常有閉止不行。曾服中藥以溫補腎陽及調經理氣之品,調治三月未見顯效。

現症見,形體消瘦,面色萎黃,口乾咽燥,午後潮熱。少腹時有脹痛,夜眠不安,大便乾結,數日以解。舌質紅,苔薄白,脈細弦帶數。

四診合參,辨為陰血不足,津液虧少。立法以養陰清熱,佐以引血下行。經期以理氣活血通經為法。故立二方。

平時服:太子參12克、沙參9克、金石斛9克、麥冬9克、生地30克、黃芩9克、丹皮9克、梔子9克、益母草15克、川牛膝9克、甘草3克。

經期服:當歸15克、川芎6克、赤芍10克、元胡10克、紅花6克、木香5克、澤蘭葉6克、香附6克、川牛膝10克、甘草3克。

每次行經服3—5劑,每日一劑。

患者遵上服藥一月余,月經來潮。繼續服藥3月,月經正常,諸症悉平。

按:本例經閉,月經澀少,經久難愈。先期所用中藥又偏於補陽而略於養陰,漸成水虧火旺,陰虛陽亢之象。故以清熱養陰以增水養陰益血而建功。經期又以理氣活血之品,以調經調沖任,疏通胞脈。如此守法反覆調治,終獲全功。


作者簡介

王金亮,晉中市名中醫,副主任中醫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三晉婦科流派,山西平遙道虎璧王氏婦科28代傳人,平遙縣委聯糸專家,山西省優秀臨床人才,全國基層名老中醫工作室傳承人。

平遙縣中醫藥學會秘書長,出版醫學專著3冊發表中醫學朮論文及文章600餘篇,從事中醫婦科臨床44年。善治婦人經,帶,胎,產,不孕,崩漏及婦科疑難雜症。

| 本文為作者原創投稿,首發於中醫家,轉載請註明出處

|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3.1.1。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